台語文學新時代

首播日期 :
2017/07/02
主持人 :
鄭順聰/企劃.訪問 邱琳倫/剪輯.配樂

在民間與政府的通力合作下,台語的標準化初步完成,在體制內與媒體的傳播上,漸次有所斬獲,許多創作者紛紛打開語言的寶庫,開始用「台語文」來寫作。不分男女老少,住在何地,詩、散文、小說或劇本,只要是以台語當作呈現感情、知識與藝術的語言,都是台文作家。這幾年來在主題、形式、風格與藝術高度上,不斷有突破。

「台語文學新時代」即是捉住這個歷史的風向,透過訪談來介紹台語文的新發展、新氣象、新美好。

8
土地的聲痕佮字逝

明輝兄三、四年內一口氣出了三本,分別是《打狗神話的花蕊》、《大 樹的辦桌》、《阿猴林開基的啼叫》,正港的男子漢,無論其語句之嚴謹、主題之 磅礡,讓我感受到歷史的壯闊氣息。      而且,定要聽附上的CD,字字句句鏗鏘有力,具攀岩的氣慨,都是來自 「大樹」的腔口,讓人想望淡水溪(高屏溪)河岸與滔滔流水的壯闊。     曾聽聞大樹、鳥松一帶的人,自稱咱(lán)為俺(án),沒錯,明輝兄就是 這樣說的,台語的起來(khí-lâi),當地連音為概(kài),一一銘誌在明輝兄的C D音軌中。如同之前訪問陳胤的永靖腔、王麒愷的鹿港腔,我認為,台灣的作家應好好 用母語創作,且用在地的腔調錄音記錄,這不僅是保存,更讓腔口提升為藝術, 梁明輝做到了,做得紮紮實實。     

講一个故事予你聽

一般人認識廖玉蕙老師,多是從其散文作品或相關選集,更多學生是在課本 熟習這個名字的,當然,在網路時代,玉蕙老師的臉書,更是群眾熱烈期盼的焦 點。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玉蕙老師猛然就出台文作品,而且一次就是三本,形式 更是前衛,是電子書。裡頭不只有全台文,還有華語註解,更讓人「感心」的, 是其親自入錄音室,親口唸讀,不僅為作家留聲,更有利於台語的「悅聽」與傳播。  如同其在演講場合與報紙訪問所說,她之所以錄製台文作品,是在演講場合 中,遇到台語人親切的呼喚,希望她也能她的母語,跟大家談其生活與文學。玉 蕙老師就順此脈絡,挑選其作品中比較生活、幽默,具啓示性的作品,新寫或轉 譯華文作品⋯⋯這樣的改變,平行的層次是給讀者領略、閱讀並沈浸在台語文學 之美;往下,她也刻意跟孫女講台語,讓母語延續下去;而回溯,她也想起過世 的母親,那親切、家常且文雅細膩的音聲⋯⋯    

一本詩集的完成

 此集主題是蔡宛璇甫出版的台語詩集《我想欲踮海內面醒過來》。作者有兩人,母親蔡宛璇和孩子阿萌──但最原初的作者 是阿萌,宛璇將孩子開始學語、說話到創造屬於自己語言的字字句句記錄下來, 彙整成一本詩集,且用鉛字印刷,還留最後一道工法讓讀者來裁切紙頁,且吟唱 詩句、搭配音樂,匯集成一張音樂CD,參與的人有王昭華、王榆鈞、落差草原、羅思蓉、Alban Coueffe、Yannick Dauby⋯⋯好夢幻的陣容啊!  因法國夫婿的點通,宛璇貫徹跟孩子講母語,而且是澎湖腔喔!母語家庭本就不易,還得親力親為做詩集,書寫、繪圖、印刷、錄音⋯⋯但在訪問的過程中,不見宛璇的抱怨與疲憊,來自強風吹拂的海島,具詩人、母親、藝術工作者等多 重身份,宛璇的意志強韌,談起澎湖的大自然,文學的啟發,人生的追求,孩子 的生產,一本詩集的完成,竟洋溢著詩意與美好。 裡頭母與子的對話,那些詩句與聲音,流動著水的意象,那是溪流、那是 海洋、那是最純粹的水、那是生命的原初,猶如懷胎十月時,孩子在媽媽的羊水中,那樣的溫暖與安穩⋯⋯    本集十分鐘的廣播劇,名為〈一百歲的歌〉,由李元傑編劇,寫妹妹在已逝媽媽 的房間,遇到歸返的鬼魂,她想起媽媽生前的承諾,說要唱歌給她聽,唱到一百 歲⋯⋯情節很簡單,但感情很深,配音老師王眉到最後,竟不禁落淚⋯⋯ 

來讀台語好散文

這一集節目,終於和我的台語散文老師,正式相見歡。從淡水時期聊起,她是屏東潮州人(有我最愛的燒冷冰),負笈北上讀淡 江大學中文系,參加台語文社,當時林強《向前行》風靡一時,她就試著來寫歌 唱歌。淡江大學可說歌手的搖籃,從李雙澤、雷光夏、生祥、鍾成虎,到近來最 火紅的盧廣仲,星光熠熠。     雖說寒流來時冷得要死,她住淡水時,看得到田中白鷺鷥,後山很寂靜,有空就走一走,一條一條走,走入山巒的層次,後山看前山,前山看後山⋯⋯節目的中段,就來聽她創作的歌:「予山閘(tsa̍h)一半的淡水河,綿被踢一半,莫怪會著寒⋯⋯」     ◎後記:訪問過後半年,第 54 屆金馬獎頒獎典禮,王昭華以《大佛普拉斯》的 主題曲〈有無〉,獲得「最佳原創電影歌曲」,讓台文界與相關藝術界的朋友,為 之一振。這樣的獲獎,真的是對台文創作者最大的肯定。 

詩.月光.永靖腔

陳胤來自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彰化「永靖」,那兒有台灣獨一無二的「永 靖腔」。 我們從台語的腔調,轉化為「詩眼」,談到他如何喜歡文學,進入文學, 並進而寫詩;也談到從華語創作轉向台語創作的心路歷程;此外,陳胤不僅寫詩, 也畫圖,親身來設計製作詩集,完成自製自銷的詩集《戀歌》。     詩人是敏感的,不僅只文字,還有生活的環境,他早早就投入環保運動,也 曾走上街頭社會抗議。仍在學校執教時,也體制內推動改革,無非是要以詩人的 身份,企圖為社會帶來那微妙但至關緊要的光芒。     在空中,陳胤以用力、顫抖的聲調,讀了三首詩,在輕盈背景音樂的襯底下, 非常動聽。猶如月光,不似太陽那麼強烈,月光是私人、內心的光,很符合詩人 的氣質。  ◎後記:這集播放的台語歌,我特別選王宏恩的〈月光〉,而且是用布農語版本。 相對於陳胤的台語詩,再想起無論哪個地方哪個族群,古往今來多少人用各種藝 術的形式,來描述、吟誦、讚嘆月光,因為有詩、有歌曲、有月光,讓人感受這 世界的美好。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