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有聲有色 廣播月曆

策展人:詹凱雯

每月10分鐘 帶您認識 臺東教育現場的新亮點

【2025有聲有色廣播月曆】

臺東縣總長172公里,分有海岸線、縱谷線和南迴線,教廣臺東分臺深入校園,走訪臺東教育現場,落實媒體接近使用權,鎖定教育新興政策及議題,用聲音帶聽眾徜遊臺東教育現場各個角落,透過人物追尋意義的旅程中,閱聽思索教育的素養核心,從連結他人到探索自我,在空中陪伴您每時每刻。

2025有聲有色 廣播月曆

1月 原民教育無他-把身體還給自然和土地

蘭嶼高中自2018年開始推行實驗教育計劃,這項計劃的核心理念是實踐原住民教育,將達悟族的傳統文化、生活智慧與現代教育相結合。通過這種創新的教育模式,學校致力於培養學生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同時也讓他們具備面對現代社會的能力。蘭嶼高中的實驗教育成果顯著,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原住民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學校設計了豐富多樣的戶外課程,讓學生有機會親身體驗達悟族傳統的生活方式。例如,學生們參與了傳統拼板舟的製作、海洋生態調查、野外植物辨識等活動。這些實踐性強的課程不僅傳授了傳統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的意識。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們逐漸建立起對土地的情感連結,深刻理解了達悟族文化與自然環境的密切關係。 除了戶外實踐,蘭嶼高中的課程設置也體現了文化傳承與現代教育的融合。學校邀請部落耆老擔任客座講師,向學生傳授傳統知識和技能。同時,學校也注重培養學生的現代技能,如資訊科技、外語等。這種平衡的課程設置使學生能夠在傳統文化的根基上,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還鼓勵學生利用現代技術記錄和保存傳統文化,如製作達悟族語言的數位教材、用影像記錄傳統祭儀等,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創新結合。 學生們不僅在學業上有較良好的表現,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強烈的文化自信和環境意識。許多畢業生選擇返鄉發展,為部落注入新的活力。這種教育模式也吸引了其他地區的關注,為臺灣原住民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有益參考。蘭嶼中學的經驗表明,將教育根植於本土文化和自然環境中,能夠培養出既認同自身文化又具備現代競爭力的新一代原住民青年。這種教育理念不僅對原住民教育具有重要意義,也為當代教育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2月 奔馳球場上的熱血 豐田足下真功夫

臺東縣豐田國中足球隊在113年甲級聯賽中展現出色的團隊實力和個人技巧,最終成功奪得冠軍寶座,他們的成功不僅體現在比分上,更反映了球員們在技術、戰術和心理素質方面,教練團隊的精心指導和球員們的刻苦訓練、為這個冠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豐田國中足球隊的勝利不僅為學校爭光,也為臺東青少年足球的發展樹立了新的標竿。 足球訓練對於提升球員的肢體協調能力具有顯著作用,足球運動本身就需要球員協調全身各個部位的動作。在控球、傳球、射門等技術動作中,球員需要同時協調腳部、腰部、上肢甚至頭部的動作,這種全身性的運動促進了神經系統和肌肉系統的協同工作。長期的足球訓練能夠提高球員的動作協調性,使他們在場上的表現更加靈活自如。 足球是個非常重視團隊合作的運動,需要積極和隊友練習不同的戰術操作和合作默契,團隊的成功、球隊能否獲勝,遠遠大於自己的成績。在球場上,前鋒、中場和後衛都有不同的職責和義務,但基本上每個球員都要擁有積極的進攻與防守能力,這意味著球員必須要非常多才多藝,才能盡可能為球隊提供更多的價值,因為在球場上,球員還得依據領先與否的狀況,做出適當應對和決策。 足球是一項需要快速思考和決策的運動,球員需要在瞬息萬變的場上情況中做出正確判斷。這種高強度的腦力活動與身體協調動作的結合,能夠促進大腦神經元之間的連接,提高大腦的可塑性。長期的足球訓練不僅能提高球員的運動技能,還能增強他們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豐田國中足球隊亦致力於足球人才的養成訓練,在運動員生涯輔導、品格素養提升及對偏鄉足球基層推廣不遺餘力,期待臺東足球能更蓬勃發展。

3月 善用科技工具 拓展跨領域的學習方式

Scratch作為一種視覺化程式設計語言,其簡單易用的特性使得學生能夠快速上手,並將其應用於各種不同主題的專案創作中。透過設計遊戲、動畫或互動故事,學生得以將科技與藝術、語文、數學等學科知識相互結合。這種跨領域的學習方式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各學科知識的理解,更能培養他們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與Scratch競賽的過程中,學生有機會大幅提升其生活表達能力。在設計專案時,學生需要構思有趣的故事情節或遊戲規則,這促使他們運用想像力將日常生活中的經驗轉化為具體的數位作品。同時,為了讓作品更加吸引人,學生必須學會如何通過視覺、聲音等多媒體元素來有效傳達自己的想法。這種多元化的表達訓練,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溝通技巧,也培養了他們觀察生活、表達情感的敏銳度。 Scratch競賽還為學生提供了絕佳的機會來培養問題解決和運算思維能力。在編寫程式碼的過程中,學生必須學會將大問題分解為小問題,並逐步解決,他們需要思考如何設計算法、處理數據,以及進行邏輯推理。這種思維訓練不僅適用於程式設計,也能夠遷移到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解決。此外,學生還能學習到如何進行系統性思考、模式識別,以及抽象化等重要的運算思維技能,這些都是在數位時代至關重要的能力。 Scratch平台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庫和功能,讓學生可以自由地發揮想像,創造出獨特的作品,這種創新精神不僅體現在作品的內容上,也反映在解決技術難題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嘗試、失敗和改進,學生培養了持續創新的習慣和勇氣。這種創造力的培養,正是實現108課綱中強調的核心素養──培養具有創新思維、適應未來社會的人才的重要途徑。

4月 傳承Sanga精神 實踐教育與生活結合

為落實原住民族教育法與實驗教育三法,發展符合原住民族特性的課程與學校教育,國教署委託國立臺東大學成立「原住民族課程發展臺東協作中心」,負責協助臺東縣境內原住民族實驗學校與原住民族實驗專班,今天帶大家來走訪位於臺東縣卑南鄉的達魯瑪克民族實驗小學。 臺東為原住民族大縣,自原住民族教育法公布以來,全縣各級學校即積極推動本土語言,發展民族文化課程,奠定文化底蘊深厚的民族教育,營造文化友善的學習環境。達魯瑪克民族實驗小學前身是大南國小,民國107年正式揭牌轉型,成為臺東縣內第5間原住民實驗小學,有賴附設沉浸式族語教學幼兒園的奠基,讓學校和部落更能順利走上東魯凱文化課程之路。 達魯瑪克民族實驗小學達魯瑪克以東魯凱勇士sanga為核心價值,以感恩、智慧、服務為學校願景,培養具品格力、學習力、運動力與文化力的魯凱族兒童,整合傳統知識與現代學科,善用過去祖先智慧,適應現在各種環境,面對未來各種挑戰,成為具備進入青年團並成為服務並守護部落的so Taromak。 部落連結是學校文化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積極與部落合作,將部落資源融入教學中。學校還鼓勵學生參與部落活動,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不僅在校內學習,更能將所學應用於實際生活中,真正實現了教育與生活的結合。​​ 原住民族實驗學校呈現的是文化力與學科學習力兼備的課程發展。文化為核心的學科領域課程發展,掌握了原住民族知識體系為本的實驗教育目標,同時接軌國民教育課程領域。大南國小秉持「文化傳承、創新教育」的精神,致力於培育兼具傳統智慧與現代知識的新一代人才。

5月 遵循一條祖先的道路 vusam文化的教育實踐

排灣族的五年祭是一項源自祖靈信仰的盛大儀式,據傳祖靈會依照墾拓順序與虔誠程度,逐一探訪部落子民,這樣的探訪每隔五年完成一輪,形成了排灣族重要的敬神耀祖祭典。位於台東達仁鄉的土坂部落,完整保存了這一傳統,至今從未中斷,且每次祭典皆盛大而隆重,成為排灣族文化的一大亮點。 這些文化傳統不僅是部落精神的核心,也成為土坂Vusam文化實驗小學課程設計的重要依據。校長顏正一指出,學校透過跨領域課程,將五年祭等傳統融入孩子們的日常學習,讓學生在認識自己文化的過程中,發展多方面的學習能力。學生們最喜愛的課程之一是到部落長者家中學習,透過實地經驗,了解傳統生活的智慧。 Vusam的涵義代表著小米與家屋文化,這象徵著生命的延續與文化的承載,學校也藉由這個概念進行家族型態的課程安排,讓不同年級的學生共同學習,並且由高年級學生帶領低年級學弟妹,形成文化傳承與學術成長的雙重循環。 雖然外界對實驗小學存在一些刻板印象,擔心孩子們只是在玩耍、學業可能荒廢,但土坂國小的學生們透過融合文化與學科的課程設計,不僅學業成績穩步提升,還展現出更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文化認同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孩子們能夠全面發展,不僅深刻理解自己的傳統文化,還具備更廣闊的視野與多元的思維方式。讓他們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取得平衡,將珍貴的文化智慧傳承並延續到未來世代。

6月 融合卑南族文化的創新教育之路

歡迎收聽《教育新亮點》,今天要帶大家來到台東市南王國小,這所擁有超過120年歷史的學校,正式轉型為「南王Puyuma花環實驗小學」。這不僅是一所學校的變革,更是卑南族文化教育的一次創新。今天我們邀請到(久將)洪志彰校長、課程負責老師及兩位學生來與我們分享,一起探索這所學校如何讓孩子們在傳統與現代教育中找到平衡,深入學習自己的文化,並成長為具有自信與謙卑的未來主人翁。 學校的轉型並非易事,卻滿載深遠的教育理念。首先,我們邀請到南王Puyuma花環實驗小學的洪志彰校長(久將),來談談學校轉型的意義。校長親身見證了卑南族文化與現代教育的磨合。 南王Puyuma花環實驗小學的洪志彰校長提到:「教育不應該讓孩子遠離自己的文化,期待未來的孩子能頭戴花環、身穿族服,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 學校的課程設計從卑南族文化、語言到藝術等多方位出發,打造出獨特的「會所文化」、年祭、飲食文化、狩獵文化等14個課程主題,目的就是讓孩子們不僅能學到知識,更能活出文化的精髓,成為謙卑而自信的人。接下來,我們邀請到負責課程設計的老師來談談課程細節。 老師表示,南王Puyuma花環實驗小學的課程特色在於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內容涵蓋卑南族的歷史、祭典、語言復振等。老師強調,課程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透過課程培養自信與民族認同。 學生們特別分享了自己在學校的學習體驗。這段學習經歷讓他們在生活中變得更謙遜,也更懂得珍惜所擁有的資源。 今天讓大家感受到這所學校的教育理念與文化底蘊,我們看到南王Puyuma花環實驗小學的課程不僅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從文化中學習,找回屬於自己的根。

8月 勇奪全國舞蹈特優榮耀

今天帶大家來到台東縣的嘉蘭國小,了解他們在112學年度全國學生舞蹈比賽中榮獲團體甲組民俗舞蹈國小組特優獎的背後故事。嘉蘭國小的孩子們在這場競賽中不僅展現了舞蹈技巧,也通過舞蹈傳遞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讓我們一起聆聽他們的心路歷程,了解學校如何透過藝術教育來培養學生的肢體表現和文化認同感。 這次榮獲全國特優,對嘉蘭國小而言意義非凡,學生們在舞蹈中所展現的,不只是流暢的動作,更是對文化的深刻理解與表達。校長邱光輝分享,這項成就是對學生辛勤努力的肯定,也見證了學校在多元教育和藝術推廣上的成功。他表示:「嘉蘭國小一直致力於多元發展,尤其重視藝術教育,這次比賽結果證明了我們的方向正確。」 透過藝術教育讓孩子們不僅學會技巧,更能從中體會傳統文化的精髓。這次比賽的成績不僅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對於學校未來的藝術教育方向也是一大激勵。嘉蘭國小將繼續投入資源,希望能夠激發更多孩子的藝術潛能,並為他們的成長與發展提供更完善的支持。 我們訪問到這次比賽的指導老師曾志賢,他分享了指導學生過程中的挑戰與成就。他說,民俗舞蹈中的每個細微動作都有特別的意義,學生們不僅要掌握技術,還要學會通過肢體傳達情感,因此教導學生們跳舞不是最難的,難的是讓他們明白每個動作背後的文化意涵。指導過程中,看到孩子們一步步進步,並在比賽中展現出自信和穩定的表現,感到非常驕傲。 一位學生說:「剛開始排練時,我們覺得有些動作很難,老師鼓勵我們不要放棄,經過一次次的練習,最後終於克服了那些困難。」不僅讓他們在技術上有了進步,還教會了他們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今天的「教育新亮點」,讓我們看見嘉蘭國小在藝術教育上的深耕成果,以及學生們的堅持與努力。透過舞蹈,他們不僅學會了表現肢體動作,更體會到文化的深意和團隊合作的價值。我們也期待嘉蘭國小未來的更多佳績,在下一次比賽中再次突破自我。

9月 以山海為教室!三和走讀學堂連結孩子與家鄉 翻轉偏鄉教育

今天帶大家走進太麻里鄉的三和國小,這所學校以獨特的實驗教育模式與耶拿教育理念,創造出全新的學習方式,不僅培養孩子的學力,還注重在地情懷和全人素養的建立。 學校於106年首次推出實驗教育計畫,並逐步演進到第三期。在這發展歷程中,每一期的實驗教育計畫都為學生設計了新的學習任務,這些滾動式的課程不斷根據學生的需求與時代變遷進行調整。 孫美珠校長說,實驗教育的核心,是以耶拿教育為基礎,著重「對話、工作、任務、遊戲」四大主軸。校長指出,這裡的遊戲並非一般娛樂,而是充滿教育意義的活動。例如,學生們在學習中通過任務、創意美學和情境踏查等方式,進行山與海的探索課程,讓他們更深刻地了解自然與社會,將學習真正融入生活。 學校採用混齡教育模式,低、中、高三個年段的學生以混齡方式進行學習,並且每年輪替進行山課程或海課程,探索周圍的山與太平洋海岸。 總務主任賴筱琪介紹海的課程,教務主任王熙瑜則是介紹山的課程,這些課程不僅涵蓋學術知識,更加強了學生們的情境觀察能力、社會公民素養,並培養出深厚的在地情懷。 林同學的經歷為例,她分享了山海走讀活動中,參訪定置漁場、養蝦場等地的親身體驗,從近距離觀察收網的情景到親手剝蝦的過程,她不僅深入理解了當地的漁業生活;陳同學走讀了咖啡園區,將學會的內容製作成簡報分享,這些經歷,使她從一個旁觀者變成了一名主動的探索者。 三和國小期望透過實驗教育,培養學生「學以致用、以走為用」,讓學生透過學習,真正提升自己的六力素養。這些課程經由STREAM教育的結合,並進一步拓展到國際永續的視野,為學生提供完整的學習體驗。也在實驗教育中,孩子們不僅獲得了知識,更成長為擁有多元素養和強烈在地情懷的小小社會公民。

典藏節目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