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讓人感動,但你聽懂了嗎? 樂評人袁永興與您分享音樂中的節拍與旋律!
串流版稅分潤計算正在醞釀改變
華納音樂集團新任CEO,ROBERT KYNCL 的 “MULTIPLIER”版稅加乘計算方案、能否改善藝人從音樂串流中獲得報酬的方式? 不誇張地說,串流拯救了音樂錄製產業。在 2000 年代初期, 唱片公司的收入被盜版線上音樂 蠶食,但串流服務為消費者提供 了一站式、隨選隨點的服務、給 予消費者想要的所有音樂。從本質上講,這個想法是粉絲主動尋找的藝人應該得到比他們在總串流數據中、比一般藝人獲取更多的報酬,就像現在大多數串流媒體服 務使用的“按比例”分潤版稅模型一樣。 環球音樂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 Lucian Grainge 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為了吸引消費者訂閱,平台自然會利用那些擁有龐大熱情粉絲群的藝人、藉由他們的音樂提高吸引付費訂閱的使用者,但是,一旦這些粉絲訂閱了,消費者通常又會被演算法引導到去聽一些無關甚至無意義的藝人曲目。對於一個藝人來說,看到他們的版稅 被削減真的公平嗎?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這對他們與唱片公司的關係意味著什麼? 最終,增加“優質”藝人版稅最乾淨的解決方案是音樂愛好者可能不喜歡的解決方案:漲價。(更詳盡內容請參考附件)
TikTok如何改變音樂產業
◎TikTok在現代已經是藝人與唱片公司的重要行銷工具。幾十年前流行過的歌曲,也可能在TikTok中再次爆紅。唱片公司的企劃、宣傳人員也會付費請TikTok上的網紅幫助宣傳歌曲;有些藝人也會在TikTok上跟網紅一起舉辦私人聽歌派對,這些都是增加推廣音樂的方法。 ◎對TikTok來說,透過與不同單位的實驗合作,展現出在使用音樂上如何為所有人帶來利潤,避免加強與音樂產業間的緊張關係,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TikTok上流行的歌曲幾乎等於會進入Billboard Top 100及Spotify Viral 50的排行榜上。 ◎在 TikTok 上付費讓KOL、網紅宣傳歌曲 對TikTok上的關鍵意見領袖 (Key Opinion Leader, KOL)及網紅來說,來自唱片公司對音樂行銷的業配非常重要,一些頂級網紅可以藉由一個宣傳歌曲的影片賺取數百到數千美元的報酬。 廣播電台是如何面對TikTok的崛起-美國天狼星衛星廣播 (SiriusXM)為此結合了衛星、網路、與汽車業,近一步推出了與TikTok合作的TikTok Radio。(更詳盡內容請參考附件)
混音版歌曲如何提升藝人影響力
2017年Luis Fonsi與Daddy Yankee的歌曲“Despacito”(慢慢來)在全球大獲成功,Justin Bieber在夜店聽到這首歌後,隨後即答應經紀人Scooter Braun的提案,錄製了〈Despacito〉的混音二創版本,從聽到歌曲到發行混音版本中間只經過四天。 ◎混音(Remix)的定義 混音(Remix)的定義是“修改已發行之錄製音樂的新版本,可以透過增加、刪減、重新結構各種音樂元素來製作歌曲”。 ◎為了分析這些混音歌曲是否影響原曲的表現,研究接下來使用Chatmetric的數據,針對七個平台(Spotify、YouTube、TikTok、Airplay、Soundcloud、Pandora、Shazam)上的表現程度進行評分,針對2020年到2022年的63首混音歌曲及原曲進行分析。 ◎混音歌曲是如何提升獨立藝人的影響力 2022年3月10日,加拿大藝人Benita發行了迷你專輯《SCARLET》,混音版本發行後十天內,點擊量就超過了原曲,也讓〈Dopamine〉變成Benita在Spotify上第三受歡迎的歌曲。 ◎無論有多少混音版本歌曲,聽眾們對原曲都會有著更強烈的情感連結,但混音翻唱後的歌曲是有能力讓歌曲再次閃耀,將藝人推向新的聽眾。長遠來看,混音版本的點擊量可能沒有原曲那麼受歡迎,但我們不會把他的功能性與原曲作比較,同時只有時間能了解聽眾會更喜歡哪一個版本。
AI對音樂產業的衝擊-2
【Google MusicLM】 只要文字與圖片就能生成音樂的AI工具MusicLM 可以用文字能生成圖像、甚至還能生成音樂。只要開口哼哼唱唱,就能完成一首曲子。Google 今年1月推出 MusicLM ,是一種可由文本自動生成音樂的AI工具點選以下連結https://aitestkitchen.withgoogle.com/experiments/music-lm註冊加入審核,通過後就可以開始試用。Google的MusicLM 號稱擁有大量AI 模型、以及長達28萬小時的訓練資料庫,可製作出非常多樣性的音樂。操作上來說,MusicLM非常直觀,更符合「懶人包」概念。(想想只要出張嘴下指令這樣夠懶了吧?) 原本使用在文字生成圖像AI工具像是Midjourney,以同樣邏輯、將指令放在MusicLM上就可以了,而且不用篩選或挑選、省下選擇困難的疑慮,key上文字敘述音樂就自動生成,簡直音樂創作大躍進。換言之、對於編曲完全不懂也沒關係,只要是為了各類影音創作需求、好比畢製、策展活動、記者會、簡報、需要製作開場片頭、背景音樂,尋找不到適合的又沒有版權疑慮的背景音樂,就可以使用MusicLM,用最簡單的文字敘述給AI指令、然後用最快的速度得到你要的音樂。(更詳盡內容請參考附件)
AI對音樂產業的衝擊-1
音樂串流平台Spotify下架了AI人工智慧音樂Boomy公司的音樂,這可能代表音樂串流平台在打擊AI的戰爭開了第一槍。5月1號提供AI音樂服務的Boomy表示,Spotify關閉Boomy上架音樂到平台上的功能,並從Boomy已發行的歌曲庫中刪除了部分歌曲。Spotify表示:「我們檢測到部分歌曲流量異常,並確定是機器人收聽 (Artificial streaming:是指有心人士編寫程式偽裝成真人收聽音樂,增加歌曲的被點擊量,用以賺取歌曲點擊收入),所以我們部分刪除了Boomy的歌曲,並將這些歌曲先前的點擊收聽流量全部歸零。」「機器人播放是串流平台上一直存在的問題,我們為了保護誠實、認真的藝人獲得正確的版權收入,Spotify會將持續觀測有問題的個案,並在必要時以刪除點擊量或保留版稅等動作來處理」 ◎根據AI人工音樂Boomy的網站所述,從2019年公司創立開始,其使用者們已創作了1,440萬首歌曲,並自誇佔“全球錄音音樂市場總量的13.78%“。 ◎2023年最著名的AI歌曲是一首名為〈Heart on My Sleeve〉的歌曲,演唱者的聲音是AI學習Drake及Weeknd所產生的,在TikTok上累積1,500萬次的觀看次數,在其他平台也有數十萬次的點擊量。(更詳盡內容請參考附件)
音樂串流平台的演算法
Spotify的算法是一種稱為BART( “推薦處方監測”的縮寫)的AI系統。基本上BART的工作是讓聽眾保持聆聽,它透過播放和建議用戶已經熟悉的歌曲來達到目的,同時偷偷放入一些他們認為使用者會喜歡、但最重要的是:從未聽過的新曲目。這樣可以確保聽眾有參與感、黏著度,又不會覺得無聊。BART使用三個主要功能、向聽眾播送建議的歌曲: 1.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自然語言處理) 2.Raw Audio Analyzation (原始聲響分析 3. Collaborative Filtering(協同過濾) 發布後的“前12到24小時”是關鍵。 歌曲釋出後的每一天,聽眾收聽的尖峰、低跳過率和收聽時間長度這三樣最重要。一般認為,星期五是發布新歌的最佳時間、人們在週末願意花較長時間聽新歌。在發布前的行銷就更顯得重要、讓愛樂者一聽過就放進playlist保存會提高更多收聽量。(更詳盡內容請參考附件)
音樂取樣 part 2
重要的是要意識到,在使用取樣時,可能需要遵守版權法和使用權限的相關規定。有些音樂取樣可能需要取得原始音樂版權持有者的許可或支付相應的版權費用。以下是一般的授權流程: 1. 確定版權持有者:找出原始音樂作品的版權持有者。這可能是該曲目的音樂出版商、唱片公司或個人藝術家。 2. 聯繫版權持有者:通過信函、電子郵件或其他形式與版權持有者聯繫,表達你希望使用他們的音樂取樣的意圖。 3. 協商授權條款:與版權持有者協商授權條款,這包括確定使用取樣所需支付的版權費用或其他形式的報酬。 4. 簽署授權協議:一旦達成協議,版權持有者和你需要簽署正式的授權協議。這份協議將明確記載授權的條件和限制,雙方在法律上將受到約束。 5. 支付版權費用:根據協議,你可能需要支付版權費用。這可能是一筆固定的金額,也可能是根據使用程度和銷售量等條件的分成。 6. 取得正式授權:一旦版權費用支付完成,你將獲得正式的授權,可以在你的音樂作品中使用取樣。(更詳盡內容請參考附件)
音樂取樣 part 1
音樂取樣(Music Sampling)是指從現有音樂錄音、或其他聲音來源中提取一小段或多個片段,並將其用於創作新的音樂作品中。這些樣本通常由數位聲音編碼、可以在電腦上存儲和操縱。音樂取樣可以包括從歌曲、樂器演奏、環境聲音、對話和其他聲音來源中提取的音頻片段。取樣通常以原始錄音素材加載到聲音非線性剪輯軟體、或是取樣器中,然後選擇所需的片段、進行剪輯、編輯、調整速度、pitch、音量或運用特殊效果。取樣在音樂創作中非常常見,特別是在嘻哈、電子音樂和舞曲領域。藉由使用取樣,音樂製作者可以從其他歌曲或聲音片段中提取有趣的元素,並將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以創造獨特的聲音和音樂風格。取樣也可以用來重現過去的音樂風格或回應特定的音樂文化。(更詳盡內容請參考附件)
2023 全球音樂產業趨勢-3
趨勢5 : 錄音版權與詞曲版權的收購熱潮 資深藝人擁有大量的音樂詞曲庫(包含錄音版權與詞曲版權)、這些在串流上是長期穩定的點擊與收益,近年時時傳出曲庫目錄收購的新聞,好比Bob Dylan的6億美元、和Bruce Springsteen的5億美元全數售出詞曲與錄音版權分別給Sony和環球音樂集團,這帶出了除了收購版權的鉅額交易外、還涉及對作品未來性、營銷支柱潛力與利率效益等商業價值的投資。 趨勢6 : SVOD與電影、電視對音樂傳播與影嚮力愈顯重要 隨選視訊SVOD(subscription video on Demand) 與影視的影響力更勝以往,而且往往帶出更多商業價值與巨額投資報酬。 趨勢7 : 音樂產業的歌曲巨量發行受到空前挑戰 由此可預見的是、流行音樂的「流行」愈來難以定義,新創歌曲的行銷難度更高,新創歌曲想要怎樣被注意、被聽見和被流傳、達到真正的「流行」,這是全球音樂從業人員現今同樣面對的處境。 趨勢8 : 全球化效應讓語言打破區域限制 2022年無論節奏藍調R&B、嘻哈饒舌等各類樂風曲風、全球成長最快的是拉丁音樂,尤其拉丁美洲地區、串流連續五年都呈現雙位數成長、(更詳盡內容請參考附件)
音樂,你聽懂了嗎?
主題:「音樂,你聽懂了嗎?」 音樂讓人感動,但你聽懂了嗎? 樂評人袁永興與您分享音樂中的節拍與旋律!
共12集
誰是假消息
數位時代的今天,錯誤資訊藉由新傳播科技不斷進化,已成為人類追求理想社會的巨大障礙。假新聞運作高度產業化,網際網路使資訊查證越來越便利,同時也使不精確、扭曲、謠傳、偽造的訊息更加迅速且廣泛地流傳,進而也會影響公民社會的發展。打擊假新聞,已是各國關注的議題。面對龐大的資訊流,要如何判斷新聞的真偽?社會大眾要如何加強對辨識虛假訊息的能力?媒體要如何隨時掌握消息真偽,提供真確事實,阻止假訊息大肆擴散?
共242集
教育非知不可-體育運動快問快答
節目和您一起揭開健康的奧秘,從小上體育課的點點滴滴,原來都是為了我們的身心健康著想! 運動不僅僅是為了保持體力,更是鍛煉堅韌心靈的關鍵。 透過本節目深入淺出的介紹,與家長和教師們一同探索, 如何通過學校體育課、社區資源和親子活動,為孩子們打造一個全面強化身心健康的世界。
共30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