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智大學師生創作《祈豐年》。(元智大學提供)
  • 元智大學藝設系黃琬雯老師(右二)帶領學生,共同創作作品《祈豐年》(元智大學提供)

臺灣燈會在桃園 元智師生設計「城市聚光燈」

0
2
發佈:曾鈺羢來源:臺北上架時間:2025/02/07 15:36:03

 

2025年臺灣燈會今天(7日)起到2月23日在桃園舉行,其中《城市聚光燈》展區,由元智大學藝設系助理教授邱杰森及人社院英專班老師莫珊嵐共同策劃,以「家的輪廓」為主題,匯聚了13件作品,包含客家、原住民、新住民、閩南及眷村等不同族群遷徙至同一片土地,也帶入了不同的故事與文化,藉由彼此交融接納,共同將桃園打造成多元又獨特城市意象。

 

《城市聚光燈》展區由元智大學教師群領銜策展,並指導原住民學生和外籍生參與作品設計與製作,其中元智大學英專班老師、法籍藝術家莫珊嵐,與外籍生合作飛機意象作品《福道》。藝設系助理教授黃琬雯則和藝設系學生、港生以及阿美族學生合作,在作品《祈豐年》中的圖騰與竹構設計中,共同激發對原民精神和南島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黃琬雯助理教授表示,《祈豐年》的概念來自於阿美族太巴塱穀倉X型的屋頂與斜撐,轉化為兩組不同斜率的竹構單元,包被出如隧道般的空間,以海洋和竹燈模式交替演出,並引導人流進入展區。X型屋頂如祈福禱告交叉的手,象徵對過去一年的「感謝」與未來豐盛的「期待」,兩側是豐年祭手牽手踏歌祈福的意象。走進「祈豐年」,感受如魚群漸進式的光帶,以雙手領受竹燈中的祝福。

 

阿美族背景的資傳系學生徐翊媗提到,圖騰以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故事為核心,靈感來自各族群象徵性的圖騰與歷史,透過幾何紋飾與象徵性圖案,呈現各族群獨特的精神與文化內涵。

 

藝設系學生黃裕勝、賴界華與劉名軒說,學生時期很難有機會製作大量體的作品,這次燈會讓1:20的模型放大成1:1的實體作品,是很難得的經驗。

 

來自香港的程家倩同學指出,在台灣求學快8年,卻少有機會了解原住民的文化,透過這次燈會的參與,才知道台灣原民文化的多樣性與豐年祭傳統,因此以多樣的色彩和排列組合,回應《祈豐年》文化承續和再造的精神。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