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大數位傳播行動實驗室、白絲帶關懷協會發布「AI世代臺灣青少年兒美感素養與數位韌性報告」
  • 政大數位傳播行動實驗室執行長黃葳威教授表示,兒童和青少年對辨識網友資訊真偽知能仍有待提升
  • 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彭寶樹科長表示,本次調查結果將作為未來推動美感教育的參考
  • 記者會上提出「AI世代 We Do Care」4大建議

AI時代 臺灣兒少美感素養和數位韌性仍待提升

0
0
發佈:周明慧來源:臺北上架時間:2024/12/17 12:41:28

政大數位傳播行動實驗室、白絲帶關懷協會發布「AI世代臺灣青少年兒美感素養與數位韌性報告」,研究發現,受訪學生每周上網時間近30小時,以觀看影音社群平臺居多;兒童和青少年對於資訊安全和假訊息傳遞雖有所警覺,但仍需加強網路資訊和網路交友知能,提升藝文美感與區辨能力。

 

政大數位傳播行動實驗室、白絲帶關懷協會執行長黃葳威教授說明,本次報告調查對象為小學高年級到大學四年級學生,這群AI世代美感素養以生活裝飾或環境欣賞居多,對在地文化資訊搜尋意願、消費意願等知能相較有限。在數位韌性部分,兒童和青少年對於個資和假訊息傳遞有所警覺,但對於辨識網友身分或是網友所提供的資訊真假等知能有待提升。

 

黃葳威教授也提到,數位科技已融入在日常生活,人工智慧大數據演算運作,以及網路社群同溫層現象影響加劇,並拉大世代間的數位代溝。此外,我國推動素養教育,如何啟發兒童青少年個人興趣所長,引導他們善用且慎用科技,仍需要時間實踐養成。

 

黃葳威教授也提出「AI世代 We Do Care」4大建議,創意思維(Creativity)部分操練設計思維,善用AI科技協作;情意教育(Affect)則提升情緒成長,發展對自己、他人、環境的覺察、信任和價值;數位韌性(Resilience)部分要培養資訊品味和分辨知能,應用行動實踐;生態視角(Ecology)則拓展生態視角的多元觀點,遠離單一偏頗的侷限。

 

針對美感教育部分,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彭寶樹科長表示,教育部推動美感教育已有10年,從課程內容到學習環境都環扣美感素養,並針對老師進行培訓增能,本次調查結果也將作為未來在課程設計或師資培訓的參考。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