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博物館自即日起到114年11月2日,與社團法人台灣女建築家學會合作,在臺博館鐵道部園區推出「另一種現場:修澤蘭」特展,藉由照片、建築圖、建築模型等各類檔案重建認識修澤蘭建築的現場,呈現修澤蘭建築在戰後臺灣現代建築史上的特殊性,讓大家認識這位建築師的建築作品及生命歷程。
展覽以「初到.出道」、「獨樹一格的校園建築」、「大屯火山群中的傳奇建築」、「新店溪畔的理想家園」、「相遇.相惜」、「我與修澤蘭-集體記憶累積的現場」等六大單元,綜覽修澤蘭從求學、1949年到臺灣鐵路局工作設計舊板橋車站,結識具土木結構專長的同僚傅積寬,並成為相互扶持的伴侶,到共同創辦澤群建築師事務所,繼而完成後續各項校園建築,及完成陽明山「中山樓」、新店「花園新城」等代表建築。
臺博館表示,修澤蘭建築師事務所曾遭祝融,導致修澤蘭設計的建築書圖全數損毀,僅能從業主(學校、機關)的契約、檔案書圖等進行資料回溯,這也是文化部責成國立臺灣博物館積極推動臺灣建築書圖徵集及籌備成立臺灣建築文化中心的原因。本次展覽呈現修澤蘭如何運用建築設計與工程技術達到建築的流動性,同時首次公開展出景美女中原始建築設計圖檔,從其中可見建築師追求建築細節的用心。
展覽中特別設計「我與修澤蘭-集體記憶累積的現場」單元,蒐集大家與修澤蘭建築的生活記憶,期能藉由持續發掘這些珍貴的建築照片、圖檔持續回溯、累積臺灣珍貴建築的記憶,共同建構臺灣建築發展與變化的歷史軌跡。
修澤蘭的建築,除了廣為熟知的陽明山「中山樓」外,位在臺北市區的光復國小、中山女中、景美女中、臺北市立大學及高雄女師專、臺中女中、霧峰國小、虎尾高中、嘉義女中等遍布全臺各地的校園建築,都有修澤蘭的建築作品,而臺灣第一座山坡地社區型住宅「花園新城」更是其另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