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縣溫泉國小自2010年以英語教育為主軸,逐漸發展出學校特色,2017年推動在地國際化實驗小學,吸引家長跨區送孩子前往就讀,卻在6年計畫期程結束後決定退場,走回體制內,校長溫上德表示,實驗教育不能退場是迷思,在108課綱架構下,同樣能走出「類實驗教育」。
鄰近知本溫泉的溫泉國小,是偏遠小學,2018在少子化的困境中,成功轉型為在地國際化雙語實驗小學,時任校長及教師團隊投入大量心力,獲得許多家長認同,全校跨區學生過半,學生數一度從50多位增加到上百位,卻在實施6年後決定退場。
溫泉國小歷經前校長風波,改由代理校長帶領,當時就有許多老師希望喘口氣,回歸一般教學,現任校長溫上德上任3年,帶領師生從體制外走回體制內,他說,「不是申請實驗教育計畫,才能做實驗教育的東西」,在與社區居民及教育處溝通後,相互理解,順利轉型。
「過去的經驗不會白走,而是學校的根基。」溫上德校長認為,實驗教育不能退場是迷思,他指出,學校老師走過實驗教育6年,功夫沒有白費,12年國教走向開放多元,以學生為主體,給學校很大的自主空間,教師團隊將過去的根基轉換為校定課程。
溫上德校長表示,學校現行校定課程,源於過去實驗教育的基礎,很大程度保留雙語課程,運用專題、繪本及劇場等方式,讓語言學習更多元,也將在地國際化融入綜合、生活及彈性課程,「反而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雖然『量』上會有差別,但『質』只要大家願意投入心力,都是好的教學方式。」他強調,以原住民族實驗教育為例,每週至少8節文化課程,若僅作為校定課程實施,也有5到6節的操作空間,「所以我把它定位為『類實驗教育』,只要大家有理念、有熱情、想實踐,在現行的體制下都是可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