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臺灣美術史

首播日期 :
2019/07/11
主持人 :
徐德芳

百年來的臺灣美術,是一段精彩、多樣的歷史歷程,也是臺灣社會由傳統走向近代的一個關鍵時代。從日治前期-傳統書畫、工藝的延續、日治後期-新美術運動的興起、戰後初期-社會寫實主義的乍現、戒嚴初期-反共抗俄下的政戰美術、現代前期-現代繪畫運動的興起、現代中期-鄉土運動下的現代藝術生活化、解嚴前後-元紛呈的美術館時代、到當代-國際視野下的當代前衛,每個分期累積造就了臺灣近現代的美術風華,本單元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合作,揀選臺灣美術史名作,邀請國立歷史博物館廖新田館長主講,從名作賞析中帶領聽友讀懂藝術裡的關鍵時刻,也帶來背後精彩的歷史故事與時代意義。

本單元於「博物大玩家」節目108年7-12月間首播。

13
「生猛」的水墨畫:林覺《歸漁圖》

林覺字鈴子,號臥雲子、眠月山人,生卒年不詳,清嘉道年間以臺南府城為主要活動區域,曾遊歷至新竹鄭用錫北郭園及林占梅潛園等處。林覺曾為臺灣廟宇裝飾及其他大型建築物繪製壁畫,亦與當時的主流文人畫家交好,其畫稿經常為嘉南地區許多畫工爭相傳習,是當時備受敬重的一位寺廟藝術家及職業畫家。 林覺善於觀察自然,表現題材多樣,從現存少數的繪畫作品中可以發現林覺喜繪花鳥、人物、走獸等題材,其繪圖筆法與墨彩表現頗受「揚州八怪」之一黃慎風格影響,作品灑脫自然,晚年甚至常用禿筆及蔗粕作畫,筆意融和文人畫及風俗畫旨趣,甚為奇妙。雖然存留至今的畫作不多,但足以證明林覺在繪畫上不凡的藝術成就,著名者如《歸漁圖》、《蘆鴨圖》等,臺灣學者認為不亞於黃慎,在臺灣早期書畫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愛畫「電信柱」的藝術家-陳澄波《嘉義街外》

陳澄波,1895年出生於嘉義,1895年也是臺灣日治時期的元年。陳澄波的爸爸是清朝的秀才,長年在外;寄人籬下的陳澄波,很晚的年紀才進入公學校就讀。 大器晚成的陳澄波,在國語學校遇到了改變他一生的老師:石川欽一郎。受到石川欽一郎的啟發,1924年陳澄波前往東京美術學校,求學期間以油畫作品《嘉義街外》入選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是首位入選的臺籍藝術家。 在日本完成學業後,陳澄波前往上海就職,此時期上海租界區環境特殊,造就陳澄波大膽奔放的油畫風格,更加脫離學院的枷鎖。1932年,上海的一二八事件爆發,時局動盪,促使陳澄波返回心心念念的故鄉臺灣,以油彩記錄老家嘉義隨時而變的樣貌,見證了日治時期嘉義的轉變與發展。   陳澄波的一生,在嘉義、東京、上海三城流轉,卻總是扣緊故鄉重大的改變時刻。藝術家拿起他的畫筆,為自己、為臺灣留下一張又一張的歷史風景。 註:陳澄波《嘉義街外(一)》  1926  入選日本第七回帝國美術展覽會    畫布油彩  40號     圖檔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典藏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圖版提供

現代水墨運動:劉國松《雲水一色》

劉國松是一位隨國軍遺族學校隻身度臺的孤兒,1956年臺師大美術系畢業後,創立「五月畫會」,發起現代美術運動。致力於現代水墨畫的推廣與傳承。對戰後臺灣美術史的發展,極具指標意義。 為了實驗水墨的可能性,劉國松從媒材著手,他用紙筋較粗的棉紙,上墨後再撕去紙筋留下白線,來表現筆鋒難以企及的肌理,稱為「抽筋剝皮皴」。而後為了呈現更理想的效果,他還發明「劉國松紙」。 除了「抽筋剝皮皴」與「劉國松紙」之外,劉國松窮畢生精力開創傳統水墨的新局。他以報紙、紙板、塑膠布等各種布料為畫筆,以拓墨、漬墨、水拓等手法,在傳統的宣紙上,展開一場又一場創新的實驗。也正因為這樣的堅持與努力,不僅讓劉國松成為作品被世界上最多美術館收藏的在世華人藝術家,也被尊稱為現代水墨畫之父。

鄉土的精神:朱銘《同心協力》

朱銘本名朱川泰,1938年生於苗栗通霄,15歲時隨雕刻師李金川學習雕刻及繪畫手藝,開啟雕刻生涯。1968 拜師楊英風學現代雕塑,自此朱銘從工藝雕刻正式踏入藝術創作領域,從「朱川泰」成為「朱銘」,從「工藝師」蛻變成為「藝術家」。1976年3月在國立歷史博物館的首次個展,奠定他在藝壇的地位。 通霄至臺北,從臺北到紐約,朱銘的創作一再地追求突破,從水牛轉成太極,再從太極蜕變為人間。黃永松曾如此評析朱銘的創作:「他原先的鄉土題材是『臺灣』的,『太極』是『中國』的,到了『人間』是『國際』的。」朱銘的藝術從臺灣出發,帶著他獨特的精神內涵,風靡世界。 朱銘在1999年於臺北縣金山鄉(今新北市金山區)創設了一座戶外雕刻美術館—「朱銘美術館」,讓他的作品與自然環境相互呼應。朱銘的作品表現中深藏東方之精神性,融合傳統與現代的獨特藝術表現,更對於創作不斷追求革新的旺盛企圖,為台灣美術界的代表藝術家之一。 2007年,朱銘的「人間系列」從彩色轉變為白色。白色的色彩嘗試,宣示朱銘的藝術創作,將以更純粹的造型,力求透視本質為新方向。 朱銘融合文化精神與太極招式的「太極系列」作品,更確立了朱銘在雕塑界的地位。以個體或群體為題材來表現人間百態的「人間系列」,則展現了高度的調和性,以及多元利用陶土、海綿、銅、不鏽鋼、保利龍等新媒材的嘗試與挑戰。 自1977年在日本的首次海外個展開始,朱銘積極地前往亞洲、歐美等國外舉辦展覽,加上1997年應邀至法國巴黎中心的梵登廣場以及在其他國家的公共空間的戶外展出,成就了朱銘在世界藝壇的地位。

Photoshop的先驅- 郎靜山《蘆岸歸舟》

郎靜山1892年出生在江蘇淮安清江浦,1904年,12歲的郎靜山進入英國人創辦的育才學堂讀書。該校老師李靖蘭喜愛攝影,自此,郎靜山正式開始了攝影生涯。 1912年(民國元年) 郎靜山入上海《申報》工作, 1942年獲英國皇家攝影學會高級會士及美國攝影學會高級會士。之後出版了《靜山攝影集》和《靜山美術攝影》畫冊。1934年,郎靜山的第一幅集錦攝影作品《春樹奇峰》在英國攝影沙龍入選,往後幾年,他的作品在國際攝影展覽入選數字直線上升。1953年在臺成立「中國攝影學會」,被推為理事長。1966年成立「亞洲攝影藝術聯合會」,出任理事長。1984年6月,在香港展出郎靜山晚年的集錦攝影精作《湖山攬勝》。 郎靜山一生酷愛攝影,精研攝影藝術創作無數,並將集錦照相藝術發揮的淋漓盡致;1995年2月7日親自將《湖山攬勝》巨作交付史博館典藏,同年4月13日去世,享壽105歲。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