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策展
因為他們,偏鄉的教育走入國際
「部落的小朋友看不到任何英語,因此,英語學習動機低落」英文教師吳于卉這麼說。這的確是偏鄉孩子學習語言上的一個障礙:沒有情境的想像和充分的動力去學習外語,也間接限縮孩子未來國際發展的可能。
分享至
5
914

因為他們,偏鄉的教育走入國際

「部落的小朋友看不到任何英語,因此,英語學習動機低落」

英文教師吳于卉這麼說。這的確是偏鄉孩子學習語言上的一個障礙:沒有情境的想像和充分的動力去學習外語,也間接限縮孩子未來國際發展的可能。

偏鄉教育的視野,能不能更寬廣?教育部從2014年9月推動「提升青年全球移動力」,臺大副國際長吳俊輝教授也因此催生了「國際學伴試辦計畫」,結合大學的服務學習課、學生社團,讓在台灣求學的外籍學生每週可以透過視訊和配對的中小學班級進行互動,每學期安排至少一次「相見歡」,用真實見面的交流為學習增添溫度。

這次的見面,讓平時視訊學習的能量迸出最溫暖的火花:來自美國、日本、巴西等國的大學生來到布農族的南投羅娜國小,在拍手歌和打陀螺的活動裡,這9名外籍學生和孩子打成一片。也因為這次的見面會,讓孩子可以透過最實際的互動開口說英文。

同樣在台東縣的東海國小,22名台灣大學師生也與東海國小的小學伴相見歡;小朋友除了送上親手做的禮物,也把握機會和這些平時只能透過視訊授課的老師聊天,分享生活大小事:

 「老師分享了她在臺北的生活,我們也介紹了很多臺東好玩的地方。」學生張元芹說,實際跟外籍學伴見面,想分享的事情也變多了。而她也發現,以往出國,自己總是沒勇氣與外國人交談,但現在遇到外國人更善於表達了。--

國際學伴試辦計畫執行2年,參與過計劃的外籍大學生認為這計劃不只幫助孩子提升語言能力、拓展國際視野,也讓這些外籍學生有機會深入了解台灣在地的文化。


(影片:新山國小同學教國際學伴拉扯鈴,讓國際學伴驚呼連連)

來自威爾斯的Sujira說,參加這項計畫,對她產生了正面的影響。當她進入大學時,想著的是畢業後的工作,但是,因為每週與小學伴視訊分享,看到到小學伴從害羞到敞開的轉變,讓她感受到陪伴他人成長的快樂,她說,自己以後一定會繼續參與志願服務,持續助人。 


(圖:東海國小同學與國際學伴相見歡)

參與計畫的白俄羅斯學生葉利亞表示,這個計畫能啟發臺灣的孩子對世界更有好奇心,他下次再來臺灣時,也希望能再次參加這計畫,更希望其他國家也能用這種方式來推動語言學習、文化交流。 

更多國際學伴計劃報導請見主題頻道【國際學伴相見歡】

延伸閱讀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