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路上 讓孩子更好

策展人:洪秋玉

 

老師是孩子們生命的光,引導孩子發掘潛力、培養專業力、實現夢想

在教學路上 讓孩子更好

林惠珍校長用教育翻轉孩子的生命

今年度榮獲師鐸獎的沙崙國小林惠珍校長投入教育工作34年,行政經驗與領導學習經驗豐富,熟悉學校組織特性與專業發展脈絡,辦學績效受到師生及社區家長的肯定與認同。林惠珍校長表示,在教職生涯中,最難忘的是看到孩子因家庭功能不彰無法正常與人溝通對話,於是巡訪學區的里長,主動邀請年滿三歲的孩子就讀幼兒園,讓孩童盡早接受教育,學習說話與人溝通,用教育翻轉孩子的生命。   16年前,沙崙國小校長林惠珍在當初任校長時,在鶯歌最偏遠也是最小的學校服務,接著再到學生數10倍的學校,最後到了百年老校沙崙國小,林惠珍校長說,自己的教學理念就是依照那個學校的環境、氛圍與階段去為學校量身訂做最適合的經營模式,第一任在13班就是練習當校長,第二任比較上手了但是覺得要歸零,因為環境氛圍不一樣,學校年紀不一樣,所以要看學校的需求來經營,像現在到沙崙也是,把經驗留著但是重新來經營。   在沙崙時,除了認識自己的家鄉之外,長期以來都是非常重視生態跟科學,林惠珍校長說,像是學校內有一個很大的生態池以及許多的樹,每年都會邀請攀樹士來幫忙修剪花木,並且把學校的每一顆樹當作資產,讓學校變成在都會區的生態小學;至於科學的部分,學校長期做科學,包括科研室或社團,甚至三到六年級的孩子,固定都會做一些專題研究的發表,全體小朋友都有機會報名,不是只有科展,只要是有興趣的孩子,組了一個team,就可以報名來參加,從小扎根科學教育。   林惠珍校長憶起,當初在鶯歌服務時,在地產業以陶瓷為主,但因陶瓷廠工作環境不佳且很耗力,家長往往不太關注到孩子,且陶瓷廠的工作每天溫度都是一千度以上,也沒有居住的環境,陶瓷廠就是他的家,晚上之後也沒有燈的,常會發現有發展遲緩的孩子,因為這樣子的孩子其實沒有跟別人接觸,因此都請當地里長帶到學校來,反正學校兩班幼兒園都不會一開始就額滿,所以若有發現小孩子已經到了三歲,就可以入幼兒園,讓他來學生活習慣,這樣他才能夠跟人家往來溝通。   林惠珍校長一直認為,能夠獲得今年師鐸獎的殊榮很幸運,在每一所經營的學校中,不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很支持自己,畢竟校長一個人做不了很多事,因此這個獎是大家的,校長只是代表領獎,期盼未來一起為學校服務,一起為小朋友而努力。另外,只要是教育局的業務都會盡量去幫忙,譬如說主任儲訓、教師專案等,像自己也兼任國教輔導團,覺得這個都是幫助自己開拓視野,只要視野越廣,就能夠給學校與學生更多的知識,感謝所有曾經跟現在相遇的親師生。

蕭正一主任將藝術教育推動到社區

新北市鶯歌高職蕭正一主任深耕學子藝術教育,用藝術輔導學生、鼓勵學生走出低潮,在培育藝術群教師方面也不遺餘力,輔導多位考上成為正式教師,更將藝術教育推動到社區,籌創「忘年之膠彩畫會」,指導照顧社區裡的新住民或年長弱勢者學習膠彩畫及水墨畫近20年,達到「輕鬆學、快樂畫」的終身學習目標,這些都是蕭主任無私、不求回報的服務及貢獻,因此獲得112年師鐸獎殊榮。   蕭正一主任教職生涯33年中有26年都待在鶯歌工商,於公於私總是為了學校,因為他曾遇過許多恩師,因此他的教學生涯常與學生共勉「努力惜春華」,至今更進化為「戮力習教化」,盼培育學生都能成為老師。所謂的公務就是除了在學校教書之外,也承擔了中央部會、新北市政府與學校的設計案,希望將自己在設計領域的專長不只應用在學校,能夠站在比較高的高度,協助更多教育政策的推動,有能力就會義務幫忙;於私方面,除了學校正規教育培養很多老師之外,事實上更注重的是放學後其他課業時間,所成立的忘年之膠彩畫會,帶領了許多人實現夢想。   課餘之後蕭正一主任也不閒著,成立「忘年之膠彩畫會」,帶領了許多補教生重新尋找他的理想,落實學習不分年紀。尤其新住民、弱勢與年老的學生是自己特別關注的,因為在鶯歌工商進修部有一門課在教他們畫教材,從第一屆教到現在也沒有中斷,所以這中間知道學習是不分年紀的,那這些比自己年長好多的他們發現膠材這門課,對他們來說很有興趣,當然他只有在短暫這三年所學不夠,所以自己都會義務的私底下利用這個畫會來指導他們,然後也辦了很多次社區的展覽,將近十多個展,最近今年二月才在三峽區公所展示。   蕭正一主任分享,進修部有一位學生以前在加工區上班,高三時才開始上自己的課,但是他在學校是高關懷學生,家裡也有些狀況,但是他忽然有一天跟自己說「我想讀大學,想從事藝術治療」,因為每次在很傷心的時候,畫圖可以讓自己的心情沉靜下來,忘卻難過的事,畢業之後他有去臺藝大修學分班讀了兩年,不過因為底子沒有很好,所以第一年沒考上,第二年他累積了一些作品就考上了,當然自己也想鼓勵他,自己大概過兩三年就要退休,希望他趕快把大學學歷完成,修完教育學程,就可以把忘年之膠的膠彩課程交給他,而他也很努力在準備。   獲獎無數的蕭正一主任成為鶯歌工商第一個獲得師鐸獎的老師,蕭正一主任說,去報名的每個教職人員都已經獲獎無數,但是覺得教育部最重視的就是,在自己份內該做的工作裡面,還額外做了其他具有影響力的工作,這才是師鐸獎最重要的精神所在。這其實也是校長給自己的一個功課,他說,參賽不是為了個人,希望可以當領頭羊,協助更多優秀的老師被大家看到,自己雖然是第一但絕對不是唯一,因為比自己優秀的老師很多,自己只是剛好順水推舟,希望更多老師可以獲獎。

張美倫老師陪伴孩子走過內心傷痛

永遠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是臺東縣豐榮國小老師張美倫的服務精神,扮演媽媽的角色,陪伴個案孩子走過內心傷痛,並培養專長建立自信,用生命影響生命,成為彼此生命中的貴人,張美倫老師今年退休,同時也榮獲師鐸獎肯定,為26年教職生涯畫上美好句點。   自幼夢想成為老師,先在縣府教育處擔任4年課員,86年進入豐榮國小轉任教職,一圓教師夢,走過26年教職生涯,「永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是張美倫老師的信念,從家庭訪問開始,與家長建立互相尊重、彼此信任的夥伴關係,「要慢慢來,讓家長感受到溫暖、關心。」   校園中不乏單親、隔代教養、家庭功能不彰的個案學生,生活在黑暗角落,無法體會到父母的愛,張美倫老師扮演媽媽的角色,陪伴個案孩子走過傷痛,對於遭遇困難的學生,也會積極尋找資源提供協助,「如果發現孩子在原來的家庭有危險,我會很緊張,睡夢中都會想這件事,就是很雞婆的去做這些,一定要幫助他。」   此外,喜愛閱讀的張美倫老師,擅長「語文教學」,也具備「輔導知能」,她將這2項能力融入班級經營,形塑充滿活力、安全又溫馨的學習環境,讓學習困難的學生,敢說、敢表達,也讓才華洋溢的學生,盡情揮灑才能。   3年前,張美倫老師更主動向校長建議成立語文社團,利用課餘時間義務培訓學生參加語文競賽,幫助更多學生建立自信、發揮潛能,毛慧莉校長說,這份精神也感染到其他老師,「都要退休了還這麼認真,我們應該要更認真!」   「能夠成為老師,是上蒼的恩典。」今年7月,張美倫老師告別杏壇,回首26年教學生涯,她感謝家人的支持,以及工作夥伴的鼓勵與包容,也感謝孩子們豐富她的教學生涯,成為彼此生命中的貴人,她說,「學生有需要,老師才有存在的價值,用生命影響生命,是事實,不是神話。」

劉秀慧主任讓迷途的孩子找到自己

苗栗縣頭份市建國國中慈輝分校劉秀慧主任,秉持著「以有限的時間創造無限的可能,讓每個迷途的孩子重新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的教育精神,讓中輟或有中輟之虞的學生,穩定就學、培養一技之長,她無私的奉獻獲得教育部112年師鐸獎的殊榮。   建國國中慈輝分校長林秋蟬表示,慈輝分校的申請條件是因為家庭重大變故、家境清寒、乏人照顧或是家庭功能不彰而有中輟或有中輟之虞的學生,許多學生剛報到的時候都很瘦小、缺乏自信,但是在劉秀慧主任帶領的團隊照顧下,學生開始發育茁壯,也越來越來越開心、正向。   劉秀慧主任表示,外界對於慈暉分校的學生有許多負面刻板印象,但是這些學生不是壞,而是沒人教,在家庭功能失彰的情形下,這些學生成長過程中少了好的學習範本,經過劉秀慧主任用耐心和愛心的輔導下,不論是生活習慣、個人氣質及人生態度都有了很大的轉變。   劉秀慧主任為了讓學生畢業後能夠繼續升學或擁有一技之長翻轉人生,慈輝分校以一般課程及技藝課程雙軌並行,技藝課程包括電子電機、中式烘焙及美容美髮等課程,並於學期中辦理校外教學、職涯體驗活動,寓教於樂之餘也能探索職涯方向與興趣。   慈輝分校是24小時住宿型的學校,早期常常有學生逃跑,劉秀慧主任接任初期,只要聽到學生逃跑的消息,不管在做什麼事都會馬上跑出去找學生,她用實際行動慢慢感化學生;現在學生不逃跑了,對於學校也有深深的認同感,許多畢業生也會把慈輝分校當作「娘家」一樣,有空就回來走走、探望師長。   劉秀慧主任獲得師鐸獎的消息傳回學校,校長、家長會長及師生們都很開心,一致認為是實至名歸。

張美蓮老師讓學生找到機會與亮點

新北市新莊國中張美蓮老師重視每個學生的獨特價值,給予學生展現的舞台來培養自信心與成就感,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亮點,特別是在語文競賽中,努力培訓選手,不論是國語文、閩南語、客家語或是英語,積極協助孩子在競賽中讓孩子獲得自信、喜悅與成就感,獲得今年師鐸獎的殊榮。   新莊國中張美蓮老師在29年前初任老師時,教學理念是以成績為導向,總是希望孩子們可以考出好成績,但遇到再怎麼努力,孩子都考不好時,那種挫敗感也讓自己逐漸改變,因為孩子的成績好壞,不是自己可以決定的,也許跟他的天資、家裡環境,很多的狀況有關係,所以不要把成就感設定在成績這個方面,更不應該當作唯一的教學、教育的目標。自己也一直在回想,從小到大會讓自己印象很深刻或是很感謝的老師,並不是那個教書教得很好,然後把成績提得很高的老師,而是那個曾經關懷你、關心你、鼓勵你,讓你的生命有所成長,那種老師是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   由於重視每個學生獨特的價值,張美蓮老師特別在語文競賽下了一番功夫,張美蓮老師說,由於自己成長的經驗,知道曾經比賽得過什麼獎,對自己來說會是一個很大的肯定,所以覺得一個孩子如果他有機會參加比賽得獎的話,那會是他一輩子很難忘的記憶,希望孩子們也能擁有自己的舞台,自己也剛好有那個機緣培訓選手,在訓練學生的過程當中,得到很大的成就感,這些孩子也給自己很多的回饋,在每個孩子獲獎之後,他的自信、成就感跟喜悅,那種快樂反而是讓自己印象很深刻,而且很感動的地方,所以在這12年以來就一直在這個領域中,一直不斷地在培訓選手。而且自己也特別去參加客語的演說跟朗讀比賽,就是想從比賽的經驗當中,了解到孩子會遭遇到什麼問題,然後又可以再去教孩子們。   張美蓮老師也曾輔導過1位只會說越南語的新住民孩子,孩子常感到自卑而不想上學,甚至變成學校高關懷的學生,於是自己創新發想提出了一個「多元語言防疫宣導廣播」方案,配合多元文化週的活動,讓學生勇敢地向全校師生放送越南語防疫宣導,經過比較多次的練習之後,慢慢的他也能過很自信的然後用著他的越南語,拿著麥克風跟全校的同學做廣播,結束後其他高關懷的孩子們就對他說,「哇,還滿不錯的,居然有機會用越南語跟全校廣播」,就好像是學校裡面的英雄一樣,老師們也就趁勢鼓勵他,廣播做的好棒,越南語講的好好聽,大家都沒聽過,而孩子就非常的得意,從那個之後他每天就很願意到學校來,也因為他也是全校只有一個會越南語的學生,也讓他的母語讓他找回了一些自信心,   能夠獲得這次的師鐸獎,也讓大家看到張美蓮老師如何用正向的態度,去對待每一位孩子,比方說一個孩子可能有一些缺點,一直看到他的缺點,懶惰、遲到、功課不好,那老師就會很不開心,但是如果試著去發掘他的另外一面,他一定有他的優點,擅長的地方、好的地方,或著是看到他進步的一面,在教學上才能夠走得長久,才會在教育這個工作上找到快樂跟成就感,不然在教育現場上會有很多挫折,包含孩子給的挫折,還有行政同事甚至家長,都會給老師一些衝擊或是挫折,但這個時候就要花一點時間,說服家長與同事,去改變心態,雖然需要花一些時間去溝通,但家長必須要隨著孩子一起長大。   獲獎的那霎那,張美蓮老師說,很感動也很高興,但是靜下心來想一想,能獲得這個獎其實是獲得很多人的幫助,自己是在一個很和善與友善的教學環境,自己也做很多教育的活動,不管是帶學生去比賽或是資優班的教學活動,其實背後都是很多老師共同努力的,所以覺得這個獎不是對一個人的肯定,是對整個學校的肯定,也想把這個獎跟同事、學生跟家長們分享這個喜悅跟榮耀,另外一方面,得了這個獎就會覺得自己肩上的責任好像更重了,一言一行都會放大檢視,但也很希望能夠善用這個獎的榮耀來傳播一些正面的力量,透過媒體來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跟想法,也許就會影響到其他的教育工作人員或是聽眾。   最後,張美蓮老師感性的說,自己從來不後悔當老師,即便有過挫折、有過失敗,但這29年下來,所有的學生、老師、家長甚至是自己的家人,一路上都陪伴著自己,也讓自己有所成長,自己也即將到退休的年紀了,將珍惜接下來,這幾年可以在教育上服務的這段時間,把握住每個機會,自己可以做多少就盡量去做,能幫助多少孩子就盡量幫助他們。

鍾允中老師為學生打開世界的窗

臺北市立士林高商鍾允中老師投入教職行政工作25年,持續以創新思維,引領學生多元學習。近10年來,鍾允中老師策劃「送愛偏鄉」活動,將學校愛心圖書資源帶進偏鄉;積極推動國際交流,開拓學生視野,並將個人資訊專長融入,將各種績優成效資訊化,永續分享,榮獲教育部112年師鐸獎的肯定。   擔任圖書館主任的鍾允中老師認為,國際視野是未來人才必要的能力,因此他親自帶領學生到日本、紐澳等多國交流學習,進一步為職業學校學生設計海外實習課程與機會,為實作能力奠定扎實基礎,海外學習、實習等經驗大大開啟了學生的視野,鼓舞學生到國外進修、甚至海外工作。此外,鍾允中老師也推動廣告設計系學生參與玉川溫泉雪地履帶車的彩繪設計案,為雪地履帶車設計活潑亮眼的新塗裝,並在去年雪季開始正式上路,學生設計的橘紅色的車體在茫茫白雪中十分顯眼,車體標示士商的校徽、設計師生姓名與國旗,顯現臺日合作的情誼,當地新聞媒體也報導學生的設計大受好評。   為了發揚閱讀風氣,讓士商學生學習感恩、奉獻、珍惜資源,鍾允中老師發起「送愛偏鄉」活動,結合親師生的力量,募集二手童書、整理校內堪用的二手電腦及平板電腦,連同校內的電子圖書館,一起送給偏遠地區的學生,再創書籍與電子資源的價值,成為偏鄉孩子們獲得知識的幫手。10多年來,鍾允中老師帶領學生造訪超過47校次偏鄉小校,辦理多場贈書閱讀指導等活動,加深了士商學生對偏鄉的認識,也讓學生體會自己在教育上可以貢獻的地方。   鍾允中老師帶領閱讀代言人辦理各項閱讀推廣活動,從企劃、執行、主持、主講、場控全由學生完成,讓學生從實踐中學習和成長,開發學生潛能,並內化為自己的能力。曾任閱讀代言人的學生邱品瑄表示,鍾允中老師鼓勵她不要害怕,放膽去做,她也從老師身上看到清楚且完整的思緒脈絡,推動活動時的活力與熱忱,以及團隊領導統御等能力,大感佩服,也肯定鍾允中老師獲得教育部112年師鐸獎殊榮是實至名歸。   鍾允中老師秉持「教育,是為學生打開人生與世界的窗、給學生飛行的翅膀」理念,榮獲師鐸獎的肯定,他感謝一路以來歷任長官的指導與提攜,其中,士林高商前校長黃贇瑾的肯定和支持,讓他在工作上擁有很大的發揮空間。鍾允中老師期勉自己未來教師生涯中,能持續透過創新活動、多元學習,帶給學生更多更廣的方向。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