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進士、狀元、舉人、秀才等,就讓人想起過去帝王時代一般人最好的出路就是考試,3年一科。昔時賢文中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種觀念在過去沒人敢挑戰懷疑。另外還有一句:積金千兩,不如明解經書。也在提醒人們給下一代子孫金錢,不如讓他通曉經書,懂得做人的道理。另一句: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上面的例子都在告訴人們,唯一的出路就是當官。但是[做官清廉,食飯攪鹽],如果不能守著清廉,一旦被金錢物質迷惑,也很容易招罪,因此以現代眼光來看,當官真的是最好的? 蘇東坡在當朝也為官,但仕途卻一路坎坷。臺灣在1683年由康熙佔領,所以短短的200多年中,臺灣總共出了37位進士,由秀才、舉人、進士一路往上考。康熙33年(1694年)第一位進士陳夢球(當時的臺灣縣即今台南),但當年報考時是以東北的省籍報名,因為陳夢球為鄭成功名將陳永華的次子,當年鄭克塽投降時鄭成功的部將都遷至東北,因此陳夢球是以東北籍報考,也因這個原因,後來史書紀錄開台進士都是以道光年間的鄭永錫(新竹出生,報名時以淡水廳為籍貫)。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我瞭解了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