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匯美學-西滷肉

雜匯美學-西滷肉

0
173
邀訪來賓:播出日期:2019/04/26

小女兒雙雙站在穿衣鏡前比來比去,調整各種姿勢和角度,見我望著她,解釋說:「這叫做混搭。」我驚訝她不到十歲已這麼講究穿著,身上的衣服有好幾個層次,猜想也許是姊姊前不久才教她的時尚觀念。

 

「爸爸,混搭是什麼?」小妞忽然又不明白她剛剛提到的流行用語。

「大概──大概像西滷肉吧。」

 

忽然很想吃西滷肉。走到工作室附近一家宜蘭餐館,加入排隊的人群。假日中午,整條永康街絡繹著覓食的遊客,大家併桌擠在一起用餐,鼎沸著人聲。西滷肉終於呈現在眼前,砂鍋下燃著酒精持續加熱,味道雖然不正宗,卻聊堪慰藉飢腸。坐在我旁邊的明顯是香港遊客,標準的廣東口音,低聲歡呼著期盼中的菜餚;另一桌是日本客,周遭還有北方口音,交雜著閩南語,大部分人都點食了西滷肉。在眾聲喧嘩的食堂吃熱滾滾的羹湯,陸味海味互相闡揚,帶著隨意性,一種後現代性混搭。

 

臺灣小吃「白菜滷」形式和口感都接近西滷肉,雖然兩者皆以白菜為主角,配料也大抵相似,兩者的根本差異在於湯底:白菜滷以油爆扁魚熬湯底;西滷肉則用蝦米燉煮,並以蛋酥為重要配料。此外,西滷肉遠比白菜滷華麗,湯水也較多。這種什錦雜菜羹,配料隨人增減,有人添加魚翅,有人加入干貝。無論添加什麼,主角永遠是蛋酥,吸飽湯汁的蛋酥是一種擬肉絲,先民利用油炸蛋,令它產生肉感,代替不易取得的肉品。在經濟困頓的年代,貧窮的人家也可以吃得很豐盛,像西滷肉,追求多而繁複的美學手段,帶著些許炫耀的表情。

 

 那是臺灣母親的味道。我們仔細品嚐,通過大白菜的清甜,蛋酥的油香,蝦米的沈厚,領略其中蘊含的喜悅。在眾聲喧嘩的食堂,互相挨擠著,使用南腔北調和異邦語言,一起經驗西滷肉的雜燴美學。

 

心得筆記
播放時間00:00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