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人權博物館與自由思想學術基金會合作出版《威權體制vs.宗教信仰──新約教會錫安山政治案件之研究(1963-1986)》專書,透過解讀檔案史料,追溯威權統治時期宗教信仰自由受壓迫的歷史情境,並收錄多名錫安山教友的口述歷史訪談,還原威權統治的時空背景,並分析案件始末。
人權館副館長張嬋娟表示,人權館感謝先期研究者們的努力及民間出版社的合作,透過檔案史料的蒐集、爬梳與口述歷史訪談,研究團隊釐清戰後政府當局控管宗教團體的政策、新約教會來臺宣教傳道始末,以及威權體制與宗教信仰自由互動的歷史。新約教會長期以來受到情治系統的監控,以及遭受公權力不當侵害,使「錫安山政治案件」成為威權時期迫害宗教信仰的代表性政治案件,希望社會大眾能透過專書增進對威權統治的認識。
主編薛化元教授指出,自1963年起洪三期等人開墾高雄雙連堀地區,其後他們歸信了江端儀傳進臺灣的新約教會,1967年雙連堀地區被命名為「錫安山」(Mount Zion)。由於新約教會的立場及其生活方式引起當局高度懷疑,因此透過變更戶籍、入山管制等行政措施迫使信徒離開開墾地,新約教會為重返錫安山,與官方爆發多次衝突,並走向街頭持續抗爭,直至1986年政府改以較和緩的方式處理錫安山問題,教會始得以重整家園。
《威權體制vs.宗教信仰──新約教會錫安山政治案件之研究(1963-1986)》專書介紹戰後當局的宗教管理政策,以及新約教會的發展沿革,進而探討威權統治與宗教信仰自由的緊張關係。全書詳細記述錫安山信徒被迫離開原開墾地後,在高雄小林河灘漂流時期與公權力的屢次衝突,以及海外信徒來臺受阻而爆發衝突的桃園國際機場等事件,並收錄許多錫安山新約教會所保有的珍貴資料及相關人士的口述歷史訪談,期望能使社會大眾進一步認識威權體制對人權的不當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