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為了攬才留才,對外募款11億元,創全國之先,設立「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每年以孳息獎勵學術研究成果有成的教師,今年發出7千萬元,全校有36%的教師領到3萬到100萬元不等的學術獎勵金,也讓助理教授等級者年薪上看300萬元,正教授的年薪也躍升到500萬元。
清華大學校長高為元指出,高教面臨少子女化衝擊,生源減少,也面臨教師薪資不好,無法留才攬才,因此成立「傑出人才發展基金」,希望發給優秀教師與職員獎勵金,給予鼓勵,也能留住人才。
清大研發長邱博文說明,薪資差距擴大,讓優秀人才流到產業任職,加上教職工作量大,造成教師教學品質弱化及與產業的連結漸遠,教師是學校穩定的力量,應該給予老師們更多資源與鼓勵,因此清大的「傑出人才發展基金」,獎勵教師的學術研究成果,依不同的科系、領域,設置客觀的指標,包括發表重要期刊論文、學術專書、舉辦或參與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擔任國際頂級期刊主編、獲選重要學術組織會士,也包括演講、展演、競賽等多元領域的學術表現。
邱博文研發長分析,教育部補助大學辦理彈性薪資方案,清華也加碼提供配合款,清華大學助理教授這個學年彈薪最高加碼56萬,副教授87萬,教授則可達279萬,再加上傑出人才基金獎勵3萬至100萬,合計本薪、彈薪加上「傑出人才發展基金」獎勵,助理教授及副教授的年薪可上看3百萬元,教授則有機會躍升至5百萬。
清大運動科學系副教授曾鈺婷今年獲得「傑出人才發展基金」獎勵,她說研究相當孤單,但是有了獎勵,會覺得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李祈均說,相較於彈薪制度是綜合性指標評估,傑出人才獎金則是評比研究成果,這對有志研究者是很大的獎勵。
這項獎金不只頒發給教師,同時也頒給優秀職員,清大設置了「行政紫荊獎」,獎金額度為6至10萬元,負責學校成功湖整治、生態維護的清大環安中心環保組組長吳瑞祥,今年就獲得這項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