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發達、資訊爆炸,閱讀方式從紙本到網路,資訊吸收管道多元、快速,然而「速食化」的資訊龐大且破碎,國立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6名學生花了1學期,以手寫交換日記創作畢業專題,練習各種書寫風格,在力求無紙化的當代,透過文字,放慢速度,看待生活。
東大華語系學生余豫、陳妍竹、郭卉芸、林倖慈、盧心苡、洪于茜的作品《敘日東生》,歷時1學期,以手寫交換日記捕捉情感、生活,參考英國作家雷蒙‧格諾的著作《風格練習》,每週不同主題、嘗試不同文學寫作風格,洪于茜說,「不單只是流水帳,還會搭配照片,結合主題去書寫當週的日記。」
作品《敘日東生》共有7本日記,「純手寫,我們連線都是自己畫的,每天都寫,寫了半年」,洪于茜說,希望透過日記創作,跟大家分享在東大讀書的學生,生活是長甚麼樣子、經歷些甚麼,也讓住在臺東的人,從大學生的視角看到這塊土地不同的樣貌。
邁入「AI化」時代,紙本閱讀幾已由飛塵當道,《敘日東生》以手寫交換日記捕捉情感,有意識的放慢速度,看待生活,練習各種書寫風格,在力求無紙化的當代,藉此作品省思「真人類」的漫溯、留白與殊異,洪于茜說,「文字不單只是字面上看到的,有些東西串聯起來,會有更深的解讀,這是AI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