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繁星:搶救數位落差大作戰

策展人:黃凱昕

行政院自94年起推動『數位偏鄉計畫』,各部會在山巔水湄致力弭平數位落差。

教育部在許多偏鄉設置DOC,以資訊科技融入在地產業與文化。

許多動人故事,盡在『部落繁星:搶救數位落差大作戰』

合作單位:國立東華大學數位文化中心

部落繁星:搶救數位落差大作戰

桃園復興DOC三光五月桃

就製作團隊曾經實地拜訪過的單位來說,桃園市復興DOC,絕對是最難抵達的地方之一。從新北市三峽區開始算起,走台3線接台7乙線,途經台7線北橫公路,再轉進桃113,這一段約50公里長、耗時一個半小時的車程中,大約有三分之二,都是蜿蜒崎嶇的山路。那是一段足以讓平常根本不會暈車的人,也會感到不太舒服的路程。 好風景跟好天氣,很快就消除了不適的感覺。海拔六、七百公尺高的微風,使得七月的酷暑顯得不是那麼難耐。位於三光派出所對面的復興DOC,並不是一般的新設點。它代表三光DOC在完成階段性任務,也就是初步提升當地果農資訊應用能力之後的光榮退場,也代表著三光五月桃合作社的新起點。 只是這樣的初步成果,顯然還需要持續地輔導並投入資源,才能往更遠的地方走去。藉由旁聽輔導團跟駐點人員,同時也是合作社社長高有志先生的討論,可以明白現階段合作社需要的,仍舊是人才的培育。假以時日,能夠降低對輔導團的依賴,穩定地運作,才是真正重要的一步。 而合作社理事長高財發先生分享的,則是更全面的問題。即便像他這樣老經驗的果農,仍然需要看天吃飯,並面對各種會影響產量及價格的因素。在DOC學習的電子商務應用,大幅降低了血本無歸的風險。 在輔導團不計成本的協助之下,期望復興DOC,以及三光五月桃合作社,能夠走向更為穩健的未來。 訪三光五月桃合作社高財發理事長(三光DOC、復興DOC學員)

DOC讓偏鄉文創走向國際

  從106年起,「普及偏鄉數位應用計畫」專案辦公室開始嘗試將偏鄉手工藝品透過國外網路平臺進行銷售。一開始背後重要的牽線人是國內多媒體藝術家黃心健老師;依據偏鄉手工藝品類別,將商品推薦至國外文創展售平臺,提供國外曝光機會。107年起東華大學藝創系的萬煜瑤老師則進一步將偏鄉手工藝品以及創作藝術家等引薦美國紐約『NY NOW』、泰國『CRAFTS BANGKOK』,以及韓國『2018 Craft trend korea』等手工藝品展參與展出,透過互動交流,讓國外更認識台灣的手工藝創作。 花蓮鳳林的花手巾植物染工坊的作品,就是經由萬老師引薦至國外的手工藝品之一。花手巾植物染工坊已成立十年,前身是文史工藝協會,員工姿鳳姐提到近年因加入多元培力課程計畫,工坊的手工藝品創作亦趨多元,除了以當地植物為染料素材,創作也結合在地特有文化及特色。近年除了鼓勵民眾DIY體驗手染創作,更加觸角延伸至提供民眾在地旅遊的深度體驗。對於花手巾產品走向國際平臺展售,表示確實面臨到一些要求及挑戰,如國外對商品本身的精緻度、染製技術再精進等,都是工坊須再加強的部分。 DOC手工藝品邁向國際的過程,其實是面臨到許多的挑戰,王亭琪經理也提到,藝術家對於作品踏出國際仍在摸索階段,尤其商品在國際平臺展售時,無論是定價策略、商品產程、設計感、商品質量及品牌形象的建立等,都是藝術家及相關輔導業者在產品跨出國際面臨到的瓶頸。而在行銷面上,即使透過購買關鍵字及廣告露出,但因商品本身及包裝展售無法精緻呈現,還無法快速有效吸引到國外消費者的目光。 雖然網路無遠弗屆,但DOC產品的網路曝光及銷售卻不如想像中容易,不過透過首次的嘗試,發現問題所在就知道從何改進,這也是嘗試之下的重要收穫。專案辦公室在未來仍期望透過大家持續的努力,能讓國外看到台灣這些美麗的創作,感受台灣在地創作的生命力。(訪普及偏鄉數位應用計畫推動辦公室 王亭琪經理)

鳳林DOC:百鬼夜行、文化辦桌

第七屆鳳林「菸樓迷路,百鬼夜行」活動在一陣鑼鼓聲中展開,這是鳳林地方上知名的新興節慶活動,也是在地活動很成功的典範。近年,為促進大學與社區持續合作交流,本次的百鬼夜行祭,鳳林的北林社區特別與東華大學藝創系及宜花DOC合作設計一系列活動,並提出較以往更具深度及富有創意的提案。 在作品徵選上,除了以「鬼畫符」為題的圖文海報徵選,本次在作品的徵選上,鳳林北林三村發展協會李美玲理事長也提到:「往年百鬼夜行祭活動為吸引民眾參加,主打當時風行的鬼電影及東洋動漫風,而近年為讓活動與鳳林當地如客家庄、菸樓等地方特色人文更為結合,今年評審作品更著重在在地化元素及故事的呈現,希望讓外地民眾可以透過活動更認識鳳林的歷史人文及傳統產業。」 在元旦的伊始,具有多元創意點子的李美玲理事長已著手規劃今夏的百鬼夜行活動,並邀請大學志工一起加入,新的挑戰是將社區在地的文化、歷史、產業、飲食、農特產品等結合3D列印、空拍機、擴增實境等新興科技;藉由數位整合的形式,以「文化辦桌」的創新做法呈現在地特色,行銷在地。另外,美玲理事長也提到,本活動變革的目的之一,主要希望讓社區的長輩一同參與,並且藉由這個活動多多關心他們、給予陪伴,讓活動更具不同的意義。

壽豐DOC出國比賽 阿嬤的拼布畫

聽到「藝術」兩個字,各位腦袋中浮現的創作者與作品,通常是什麼樣的形象呢? 營運花蓮縣壽豐DOC的牛犁社區交流協會,在107年九月完成了一項創舉。他們帶著去日本大阪,參加「2018 Unknown Asia Art Exchange Osaka」的作品,不是出自於任何一位所謂的藝術家,甚至不是一人一時的創作,而是由一群社區裡的婆婆媽媽們,以自己的生命故事做為基礎,一點一滴拼貼出來的「三媽拼布畫」。 這樣由一群人的創作拼接起來、意義獨特的台灣東部歷史風景,受到來自泰國的評審青睞。之所以將以自己為名的評審獎頒給牛犁協會的阿公阿嬤,評審說:「他們的作品不夠漂亮,也不夠精緻、奢華,甚至創作者也並不比其他亞洲各國的展覽者來得優秀;但是他們的故事、他們所做的事情,卻遠比其他人擁有價值,若要我來說,那即是無價的作品!」 這項喜訊傳回台灣,不僅人阿公阿嬤覺得自己的故事跟作品受到肯定,牛犁協會的夥伴也大受鼓舞,在原本的路上走得更為堅定。現在在Line的貼圖市集,搜尋「三媽卡-移動與勞動」,就能搜尋、並且購買到拼布畫貼圖。而牛犁協會也帶著自家的婆婆媽媽跟「三媽卡桌遊」走到社區之外,引導更多長者說出自己的生命故事。透過DOC的加值,讓更多人看見,庶民創作如「三媽拼布畫」,不僅進得了藝術的殿堂,其潛藏的力量,還能夠渲染到更多的地方。 訪壽豐DOC學員伍妹姐、美華姐、牛犁協會高齡組長李旻軒

臺南六甲DOC開設二監TQC證照班

  以數位教育,服務偏鄉地區跟多元族群,向來是DOC的職責所在。在台南市的六甲DOC,秉持著這樣的精神,從106年起,更將學習的資源,帶進法務部矯正署台南第二監獄。 107年,在獄方跟六甲DOC的合作下,開啟一項創舉,就是把TQC文書處理證照課程也帶了進來,提供收容同學考取證照的機會。由於在矯正機構內,收容同學不能持有電子設備跟使用網路,他們運用僅有的18小時課程時間,牢記證照考試的重點,甚至請DOC工作人員將操作畫面印成紙本,克難地複習。讓所有人都很高興的是,20位收容同學中,最後有16位同學成功取得證照。獄方也特地安排在107年的9月10日,為考取證照的同學辦理授證典禮。 代表所有收容同學受訪的穎仔表示,他過去的求學跟工作經驗,其實都跟電腦資訊有關。因此他特別明白,如果不持續吸收相關的資訊,了解潮流在哪裡,當刑期結束,回到社會之中,等待著他的,可能將是一個完全不同於以往的世界。 因此當穎仔得知南二監將在108年,持續跟六甲DOC合作開辦課程時,顯得十分高興。他更積極地向六甲DOC的駐點人員謝虹彩老師請益:明年會開什麼樣的課程?課前可以先做哪些準備? 在收容同學之中,並不缺乏想要積極學習的人。也期待南二監的收容同學在這段期間的自我充實,有助於他們跟未來的社會,無縫接軌。 訪南二監收容人穎仔、六甲DOC駐點謝虹彩、南高DOC輔導員李瑋盈

來自東華文學院的資訊志工 更懂得偏鄉

在服務十年以上的資訊志工當中,國立東華大學編輯採訪社,由於成員大多是文科生,在早期主要以資訊相關科系的學生組成的資訊志工隊當中,顯得特別不一樣。在資深領隊須文蔚教授的指導下,一代又一代的編採社資訊志工,走進花蓮的山林與海岸,以編輯採訪為基礎,透過文字、聲音、影像等各種數位內容的製作,來服務花蓮最難以被看見的各個角落。 97年入學的邱黛咪,屬於編採社資訊志工的中生代。來自苗栗山邊鄉鎮的他,出隊到靜浦服務時,認識到大海的力量;而在達蘭埠,知道何謂「黑暗無光」。現今他的工作,仍與偏鄉資訊教育相關,在明基友達基金會,協助教育部DOC輔導計畫的執行。 剛從學校畢業不久的林昕平和蔡維倫,服務的範圍則是在花蓮山線最南端的卓溪鄉。目前在出版社的昕平,認為是在編採社時的鍛鍊,讓從小懼怕與人接觸的他,能夠勝任現在的工作。而在新竹從事網路行銷工作的維倫,要是不說,他的歷史系出身,旁人大概也很難猜想得到。 雖然志趣與出路不盡相同,願意挑戰、無懼溝通,是他們的共通點。而這樣的質地,也許,是花蓮的山與海,送給他們的最美好的禮物。 (訪國立東華大學編輯採訪社資訊志工校友邱黛咪、林昕平、蔡維倫)

花蓮玉里DOC石貼畫DIY

為了挽留遊客的腳步、細細體會山居生活,花蓮玉里數位機會中心在高寮山上推出石貼畫DIY課程,講師古金福說,高寮社區有許多大型石貼畫,村民化身素人藝術家、也身兼講師、分享創作經驗,DIY課程讓遊客發覺自己也能夠有藝術潛力,害羞的洪清福是石貼畫的鼻祖,社區裡不少大型創作,都有他手做的痕跡。 循著蜿蜒的山路登上近八百公尺的高寮山,"加蜜園"餐廳對面的棚子,就是社區為遊客提供石貼畫課程的教室,來自大陸的遊客、興味盎然地在花東縱谷的天光雲影間,將五彩碎石,拼貼在回收的玉米鐵罐上,一個小時後,就成為可以帶回家的特色紀念品。 石貼畫讓農村山居生活有了嶄新的可能,101年在水保局農村再生計畫挹注下,高寮社區以石貼畫塑造社區新意象、在社區裡的公共空間或民宅牆面,都有村民共同創作的石貼畫,104年開發遊客DIY課程,107年為了增加實用性、石貼畫從平面轉為立體,增加遊客創作的趣味性。 加蜜園餐廳的老闆多才多藝,薩克斯風裡傳來小城故事的旋律,情深義重,仔細聽,還有潺潺山泉聲與蟬鳴的伴奏,在山上討生活,甚麼事情都要自己來,務農、廚藝、美術與音樂,他們真的是DIY課程現身說法的好講師,雖然未必擅長言語,但是一雙巧手,就是最好的表達。

新城DOC 9417就是一起樂活趣

在炎熱的夏天,騎車來到位於花蓮縣新城鄉的「我的幸福烘焙坊」時,屋子裡已經聚集了中小企業處輔導的數位群聚──「9417就是一起樂活趣」──的大部分成員。他們有的平時在花蓮北區的新城,有的在中區的鳳林,分散的範圍非常地廣。但是需要聚會的時候,他們就會像這樣相約在其中一位夥伴的地方,一面吃吃喝喝,一面討論大家要如何一起走得更遠。 今年是9417申請群聚輔導的第二年。走過互相認識、互相熟悉的第一年,不僅成員之間進一步凝聚了共識,群聚的輔導單位,也因為更加了解群聚店家的需求,變得更常從台北過來花蓮,帶著大家一起加快衝刺的腳步。 9417群聚的頭家們,他們同時也是新城DOC的學員。透過群聚計畫跟DOC在輔導上的分工,多方面地培育了許多實用的技能。群聚輔導單位提供了虛實整合的專業建議,包括訂價策略、內容製作、實體銷售技巧,以及行政院大力推動的行動支付。而DOC則是提供課程資源,比如在今年推動直播課程,不僅讓店家體驗時下正夯的直播,訓練即時的互動技巧,也讓成員更了解夥伴之間的產品特色。 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跟教育部的合作輔導之下,他們今年以全面提升包裝設計、合體推出「花蓮伴手禮」為目標。如同中小企業處對群聚的形容──「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9417就是一起樂活趣」,正準備攜手往更遠的地方走去。 (訪中小企業處輔導群聚「9417就是一起樂活趣」成員(新城DOC成員)

上帝認證馬里光DOC五月桃

  在DOC裡面,以五月桃聞名的,莫過於桃園市的復興DOC(前三光DOC),以及位於新竹縣尖石鄉的馬里光DOC。可能沒什麼人知道,其實馬里光的五月桃,是現年七十八歲的Yagi Yasu,為了不讓祖先留下來的土地荒廢,在還沒有馬路的三十年前,徒步走到武道能敢,也就是目前復興DOC所在的部落,特意接回來種植的。 從Yagi Yasu開始,許多馬里光的Yagi跟Yata,也都在道路開通後,開始種起五月桃。道路雖然帶來對外銷售的機會,也帶來了以低價大量收購的盤商。在馬里光以一斤二十塊以下的價錢收購的五月桃,在外面的售價瞬間可以翻到六倍以上。諷刺的是,有時桃子不一定是運到平地去,而是被載去拉拉山,充當拉拉山水蜜桃。 如果不讓盤商收購,Yagi跟Yata們只能自己把桃子載到山下的內灣,甚至新竹、桃園,四處找地方擺售。在採收季節,上下山兩趟以後,不僅沒賣完的桃子已經過熟,還在樹上的桃子,也因為人力不足的關係,只能任由它們落地、腐爛。 在100年的時候,Yagi跟Yata們決定自立自強,成立「娬睞婦女工作小組」。在馬里光DOC的慕妮牧師跟駐點人員黃慧玲的協助之下,透過網路,直接面對消費者。雖然沒辦法做有機認證,但是可以保證,娬睞小組出品的作物,全部都經過上帝的認證。 談起勞動的辛苦,跟果園裡的各種生物,Yagi跟Yata們都有很多精彩的故事。但是沒有人想要放棄,而是把用良心澆灌的作物,分享給更多顧客。 註: Yagi: 泰雅族人對大兩輩的女性(婆婆輩)的稱謂。 Yata: 泰雅族人對大一輩的女性(媽媽輩)的稱謂。 訪新竹縣馬里光DOC學員Yata Gudu、Yata Lawa、Yata Angi、Yagi Amui、Yagi Yasu、Daya、慕妮牧師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