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路上讓孩子更好-2020師鐸獎按讚

策展人:洪秋玉

 

勤勞的師長與認真的學生是校園裡最美的風景

在教學路上   老師一定可以讓孩子更好     Thank You Teachers.  

 

分享至
在教學路上讓孩子更好-2020師鐸獎按讚

徐智杰老師打造特教新風景

仔細將手機固定在木板上,設定模式,放上簡易版籃球機,方才拿在掌上的手機,現在變成了籃球機上的螢幕,按下開關,音樂下,投籃比賽正式開始。   眼前這位操作手法熟練的老師,正介紹著如何使用他親手研發的簡易版籃球機、講解著計分程式怎麼運作,他不是機械科或資訊科老師,而是桃園市建國國中的特教班老師—徐智杰,操作過程中,他的雙眼總是與機器靠得好近好近。   「我本身是視障者,視力只有0.1,現在也許不到了。」小學和國中時期,徐智杰沒有接受到任何特教服務,「我是先天弱視,從外表看不出需求,當時也不清楚自己視力狀況,讀書對我而言很是艱辛。」和一般小孩無異,徐智杰在校園內跑跑跳跳不成問題,但看題目需要花上比一般人更多的時間,又得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作答,「我的字越寫越醜,錯字連篇,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是班上最後一名。」   徐智杰一直到高三才拿到視覺障礙手冊,他發現很多人和他一樣,早期求學階段,對「障礙」缺乏足夠認知,沒能受到完善的照顧。為了不讓更多有需求的孩子在體制下受到忽略,徐智杰決定站上教育最前線,他以第一志願考取師大特教系。   教職生涯25個年頭,徐智杰沒有將自己框限於特教專業,他從特教領域跨足資訊、農業、和自造,將三者融入教學,淬鍊成手上握有的三把劍。他不但是特教班的導師、校內電腦輔助教學(CAI)的先行者、守護校內栽培網室的園丁,同時,也是學校自造教育與科技中心的Maker,籃球機就是他的第一個發明。   大學畢業初任教職,正逢台灣資訊網路起飛之時,學校使用電腦教學的老師不多,徐智杰發現,電腦讓教學更便利,「因為視力的關係,我的板書寫得並不好,筆速不快,但學校很早就讓特教班使用投影機,我們也就開始用PPT。」科技的進步成為教學的曙光,補足了先天障礙造成的不便,為教學上的困難提供解方,線上教材的編寫、電腦輔助教學,都讓徐智杰的教學效率大為提升。   徐智杰自學程式語言、架設網頁,也善用建國國中身為桃園網路中心所擁有的資源,幫忙同事整合教學需求、與電腦中心老師研擬資訊介入教學的施力點,再將老師們的想法付諸實踐。「我花了很多時間在研究資訊融入教學,經常弄得很晚,修改程式到清晨聽到雞啼聲,只好催促自己趕緊補個眠再到學校上課。」   徐智杰逐漸感受到身體不堪負荷,他決定拾回接觸資訊以前就熱衷的園藝,當時學校技藝班有農藝課,徐智杰對植物很好奇,「我經常抓著技藝班老師問問題,這個香草要怎麼種、菜要怎麼種、植物要放在學校哪個角落。」目光由冰冷的電腦螢幕稍稍轉向有生命的植栽,徐智杰也在花藝產銷班老師的協助下,將園藝課程融入特殊教育。   特教班孩子能做到的,跟普通班孩子不太一樣,徐智杰舉捏陶土盆器為例,「普通班同學不用任何的幫忙,就能把花器用水泥或陶土捏出來;特教班的學生,我們會特別設計成底下有一個模,同學只要把水泥攪拌好,比例調好,再倒進模裡面。」花藝產銷班老師毫不藏私,也特地為了特教學生調整原本屬於校內技藝班的園藝課內容,依照學生能力傳授農藝技能。   「雖然我們的孩子只能種簡單的地瓜葉,但我們種出來的菜,在學校是很有口碑的,許多老師也都很驚艷,我們沒有使用農藥,肥料也是有機肥。」徐智杰娓娓道來與特教班孩子共譜的「種植經」,這是由大地養分磨出的第二把劍。   「自造」是徐智杰的第三把劍。「特教班有些同學,無法做投籃動作、投不到籃框,在球場上他們往往只能當觀眾、或幫忙傳接球」於是徐智杰用紙箱做成籃球機,籃框高度比球場和大賣場的籃球機還要低,配上輕巧的小籃球,學生在室內就能練習投籃,一圓籃球夢。   徐智杰研發紙箱籃球機的同時,正值桃園市首座自造教育及科技中心在建國國中成立。「當時我把短短幾秒鐘的學生投籃影片放在臉書上,自造中心的老師看到就說,我是『特教界的Maker(自造者/創客)』,當時我還真的不知道什麼是Maker。」受邀加入自造中心,徐智杰踏上Maker之路,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優化特教班孩子們的籃球機,也就是後來,繼紙箱籃球機之後的第二代—以雷射切割技術裁切出表面平滑、尺寸精準,又能夠固定在手機或平板螢幕上的簡易型木質機電整合籃球機,除了練習,更多了計分功能。   徐智杰回憶,有一回特教專團的語言治療師詢問他,是否還有給障礙者專用,輔助使用者避免誤觸鍵盤上其他按鍵的「鍵盤保護框(洞洞板)」,因為高雄的輔具中心有孩子需要,未料鍵盤框廠商停產,徐智杰身邊沒有多餘的輔具,於是他發揮Maker精神,利用自造中心的雷切機裁切壓克力板,做了一個鍵盤框,順利幫助了遠在高雄素未謀面的孩子,「原來我做的東西真的可以使用」成為他繼續發明新東西的推進力。   自造中心在校內生活科技領域,多為引導學生動手製作,來解決生活上的問題,徐智杰手上又多了「自造」這把劍,他便融會資訊、自造和農業,開發出特教學生能夠自行組裝的花插裝飾。   「我先用電腦向量繪圖器畫出花插支柱,用雷切機裁出模型,再讓同學們動手組裝、用接著劑固定。」親手組裝讓特教生充分理解模型結構,練習精細動作,也能夠認識黏接不同材質所需的接著劑,「透過動手做,他們可以體驗生產線的概念,慢慢理解,只要有一個動作順序不對,東西就無法完成。」   訪談間徐智杰也不忘端來精緻小巧的花插一一介紹,搖搖馬、教堂、椅子、飛機、小船,徐智杰像是專業級模型收藏家,展示著眼前這些等比例縮小到比手掌還要迷你的花插,「孩子們雖然無法自行裁切出這些模型零件,但是他們可以出主意,想做什麼,我就再回去繪圖、裁切,給他們組裝,也順便告訴他們我的製作流程。」   這些花插搭配學生自己種的多肉植物,在園遊會上就變身搶手的療癒盆栽,徐智杰說,要讓特教班同學參與生產製作到銷售的過程,「學生得向顧客介紹多肉植物怎麼照顧、擺放在哪裡比較適合。我希望他們能夠參與校園活動,我們的特教孩子不是只能待在教室,他們在學校裡面也能有展現自己的舞台。」   除了自行編寫教材,累積自己的教材庫,徐智杰也樂於將資源分享出去,他自行架設網站將編寫過的教材放在上頭,給予其他老師更多元的參考。此一念頭出發點很簡單,就是期望能幫助其他老師縮短編寫時間,讓老師們有餘裕和精力去處理學生的其他問題。徐智杰設計的課程單元曾被分享到親子社團、他也曾收到香港教師來信詢問能否使用他設計的教材,「網站上都設有計數器,從同事那邊得知點擊數一直都有在增加,尤其是寒暑假,老師們陸續開始準備新學期教材的時候」徐智杰說著,臉上掛著滿足的笑容。   對徐智杰而言,孩子的進步就是最大的前進動力,起初不會看時鐘的孩子使用徐智杰設計的教材之後,懂得判讀a.m.和p.m.的差別,時鐘跟電子錶都會看了;平日安靜寡言的學生,只要到了園藝課,就會願意開口說話,提醒老師要記得施肥、小黃瓜長大了可以準備採摘,「他們一點一滴的改變,就是給我最大的鼓勵。」   徐智杰曾經輔導過一位亞斯伯格症的學生,該生在課堂上無法控制情緒,遭同學家長抗議,要求他轉到特教班,時任特教組長的徐智杰前往關心,卻換來該生失控,重重一拳打在他胸膛,徐智杰不慍不火,用耐心陪伴該生,穩定其心緒。後來徐智杰發現該生擁有數理和資訊方面的稟賦,便邀請他一同鑽研電腦資訊、學習程式語言、拆裝零件,「當初希望他來念特教班的家長可能會跌破眼鏡,他現在已經大學畢業,而且程式寫得比我好太多了。」至今徐智杰仍與這位學生保持聯繫,甚至會請該生協助修改網頁程式。那年重重的一拳,打開了該生對資訊的興趣之鎖,也開啟了兩人亦師亦友的深厚情誼。   從事教職25個秋冬春夏,徐智杰磨出了三把利劍,在教學舞台上盡情揮舞,他說,每回為了解決教學上的困境而投入的新研究,都是將他三把劍越磨越利的契機,能夠得到109年教育部師鐸獎的肯定,徐智杰感謝學校長年給予的資源,讓對於不同領域都充滿好奇的他「總是找得到人問問題」,他也樂於將這份榮耀與同仁分享。   「在特教方面,我不是最厲害的,自造中心老師們的技術也都比我好太多,但我願意做特教和自造的橋樑,讓特教班老師們了解自造中心能提供學生什麼幫助,生活科技領域的老師也會比較清楚特教生的需求。」先天弱視不但沒有成為徐智杰的負擔,反而讓他身懷體察學生特殊需求的敏銳,並用自己的教育專業提供學生充分的協助。   去年才因為白內障導致眼壓過高而動手術的徐智杰說,為了健康著想,其實不適合再花那麼多時間在電腦上,不過,一談起未來的新目標,徐智杰彷彿Maker魂尚未退駕又立刻上身地說:「資訊、自造、農業三把劍,未來還要越磨越亮,現在技術不斷在進步,我也要持續精進,透過平台分享這些年累積的教學資源,幫助更多老師。」   語畢,徐智杰又起身到隔壁教室,興沖沖地拿來他突然想起還沒好好介紹的雷切LED植物燈……。

張煇志校長重視思考和解決方法

宜蘭縣三星國中校長張煇志,獲頒教育部109年師鐸獎。107年接任三星國中校長,有感於校內有超過六成的孩子來自弱勢家庭,張煇志規劃了平日「夜光課輔」,幫學生免費補習,並在課輔結束之後,提供免費交通車將孩子安全送到家。也在學校創立「三星製造未來假日學校」讓弱勢孩子不浪費週末時間,透過創客、自造、環境教育等多元課程,習得新技能,探索未來的職涯方向。   有伴共學的夜光課輔 三星國中與博幼基金會,以及宜蘭縣張氏宗親會合作,為弱勢學生建置「夜光課輔」。只要學生有需要且願意學習,學校就會安排老師幫忙補習。三星國中有將近四分之一的學生是宜蘭大同鄉部落的孩子,補習結束得花上將近一小時通勤回家,來不及搭上末班公車,學校提供免費交通車、晚餐和點心,將參加課輔的學生安全送到家。   「對孩子的學習毫無想法的家長,我會罵人。」張煇志不希望家長因為自己的經濟狀況,而讓孩子的學習發展受限。談起遇到不願讓孩子上課輔的家長,張煇志嚴肅了起來,「我會告訴他,你希望你的孩子比你更好嗎?如果希望,我們就一起努力,如果你不希望,我們就兩個一起放手。」隔天,家長就把小孩子送來了,不中聽的話說得重了點,卻都是張煇志對孩子的百般用心。   打造三星製造‧品質保證的未來假日學校 弱勢學生的家長,週末時間多半忙於工作,無暇陪伴孩子,為了避免這些孩子在家中只能看電視、打電動度過週末,張煇志創辦了「三星製造未來假日學校」,透過職業試探教育、生命教育、環境教育等課程,幫助孩子學會一技之長。   假日學校徵求一日校長、一日老師,只要願意來幫忙經營,陪伴這些孩子,都能應徵。「我們歡迎各行各業,擁有不同專長的人,不一定要教學科,也可以是交給學生未來的謀生能力。」他相信,只要願意陪伴孩子,孩子就會願意成長。   「三星製造未來假日學校」有一處由派出所改建的活動基地,到訪的這一天,正值暑假,孩子們剛結束假日學校上午的課輔,在老師的帶領下,自己動手料理午餐。「這裡是上課學習的地方,用餐時間就變成餐廳。」,張煇志校長介紹著孩子們的角色,有人掌廚,有人是經理,有人則擔任外場服務生,從不同角色學習合作。   教室內一角的白板上寫著「西瓜20顆,校長X顆、某某老師Y顆」,原來學生家裡種西瓜,校長也熱心號召大家買西瓜。不一會兒,一輛貨車停靠假日學校門口,師生一同將20顆西瓜一顆一顆運下車,學生才搭上車,跟著家人上路返家。   要孩子們暑假來上課,難免會偷懶、會拖拖拉拉,「有時候我要去路上攔截他們,怕他們亂跑。」校長乾脆當起司機,直接到部落載學生來上課,一趟載不完,就分幾趟載。假日學校開設的課程和活動,除了讓弱勢學生免費參加,也開放部分名額給一般學生,甚至外校、外縣市學生,一方面避免弱勢學生被標籤化,一方面讓不同背景的學生共同學習,促進團隊合作與多元的人際互動。   張煇志說,目前會先將課程帶入「三星製造未來假日學校」基地空間,未來希望擴充臨時收容功能,「這裡空間算充足,若有孩子受到家暴,我要保護孩子,要有地方能夠做強制安置。」   假日學校並非三星國中正規課程,校內僅約四、五位同事參與其中,沒有加班費,皆為無償奉獻。張煇志理解,不是每個老師都能付出這麼多時間,學校也不只有弱勢學生要照顧,「我會跟同仁說,你把校內的課顧好,就是給我最大的支持,讓我在課外時間和假日,有時間去陪伴那些需要多一些關懷的孩子。」   校訂課程主打三星在地特色 三星國中是108課綱的課程領導學校,張煇志將過去長期著墨的環境教育方案帶入服務學校,善用在地特色發展校訂課程,例如環境教育,結合蘭陽水力發電廠共同研發安農溪微型水力發電;「星設計」以設計思考角度,引導學生提出能源、減塑、都市計畫問題的解決方法,探討三星鄉如何能留住人才、創造就業機會。   張煇志發現,唯有教學不再只是服務紙筆測驗,學習不再只有問題和答案,而是更加重視思考的途徑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所學才能真正被用於回應生活中的困難。他舉了今年學校「星設計」課程,將「開一間餐廳」放到課堂上討論與實踐,今年國中會考的作文題目就剛好出了:「我想開設這樣的一家店」,可以預見學生的創意早已在腦中恣意綻放,躍然紙上。   學生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張煇志認為,一位好老師不只是教學表現好,更重要的是,你願意花多少時間關心孩子,有些人認為下班之後就是家長的事,「可是偏偏有些孩子,就是沒有家長的關心和支持。」,張煇志選擇把學生的事情管到底。他也明白,一旦要做的事情多了,得用很多方法去「擾動別人原本的穩定生活」,也更需要有「被討厭的勇氣」來面對別人可能不那麼喜歡你的現實,「校長要有自得其樂的能力,不能讓壓力影響你太多,因為你要照顧的人更多。」   秉持「哪裡有教育的缺口,就往哪裡去努力」的信念,張煇志經常在公開場合自我調侃,說自己又來麻煩大家了,同事們心裡可能會想,校長又來了,然而張煇志也深知,有些人就是需要被挑戰,有些人則是會默默跟著你走,與日積累,校內老師們終會發現,自己做得比其他學校多了很多,「這樣的東西會被看見,也會讓自己對教學生涯創造的價值有所交代。」張煇志說。   張煇志總是提醒身邊的同事和學生,要做一個有想法,也有做法的人,「因為想一想而不馬上去做,時間咻一下就過了。」於是大家會發現,校長還真的靜不下來,經常在不同活動之間奔命,行程滿檔。到訪當天,同仁像是終於「逮到」校長一樣,緊抓他忙碌行程的間隙討論公事。   回首17年的教育生涯,張煇志笑說,自己大學主修藥學,會進到教育界,最初是為了符合當時的女友、現在的老婆的想法,「後來覺得教育比藥學有趣多了!」藥學是生物與化學的整合,與多數教師迥異的求學歷程,反而對張煇志後來推動跨領域學習、素養導向教學有極大的幫助。   榮獲教育部109年師鐸獎,張煇志認為,師鐸獎對個人影響不大,對學校卻是加分,「在忙碌的生活裡面,有時讓你笑得最開心、最大聲的,反而是學生給你的回饋,或是他們的一點點成就。」獎項讓個人和學校受到關注,也代表著多了一份責任,他感謝教育部給予的鼓勵,期望能借力使力,發揮社會影響力,將資源引入校園,去關照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   初到訪三星時,多雲微雨,遠方霧白的山嵐如緞,溫柔地覆蓋在深綠色山稜線上,天色悄悄放晴,雲霧緩緩散去,座落在田間的「三星製造未來假日學校」基地,傳來校長張煇志與學生亦朋友、亦家人般的日常對話……   「校長,你的手怎麼貼著貼布?」 「校長,我明天想要請假!」 「校長,下午安農溪玩空拍機,我們想自己騎腳踏車去!」   突然想起校長在訪談間說的:「只要你熱愛教學,喜歡跟學生走在一起,做出來的東西,就會有溫度。」    回程路上,行駛在雨水梳洗過的田間,窗景隨著行進不停變換,龜山島就在遠方清晰可見。日光正灑落蘭陽沖積扇平原地勢最高的三星鄉,也曬暖了這座外觀素樸,內在卻充實而有溫度的三星國中。

陳加南老師讓音樂成為關懷的媒介

暑假期間,校園中音樂聲不斷,另一種學習課程正要開始!明道中學音樂科陳加南老師,近20年來幾乎全年無休的深耕、陪伴,「讓音樂成為關懷的媒介」引導學生成為懂得「體貼的人」。今年(109年)獲得教育部「師鐸獎」殊榮,實至名歸!   陳加南老師擔任教師25年。在921地震時,以音樂融入輔導,撫慰受災學生們的心靈。90年起在明道中學擔任音樂科專任教師,以及國樂社指導老師,陳老師以「家」的理念經營社團,以母親的心情照顧每一個孩子,並與當年學生黃偉恩,以及愛國樂的校長,一起以「藍韻」為品牌,創建「藍韻國樂社」,不但在校內蓬勃發展,學生畢業後成立「藍韻校友團」,持續經營20年,並在五十周年校慶時,號召逾百位「藍韻校友」一起回母校以大合奏慶生,不少已經成為父母的校友,依然能在這裡找到家的溫暖,各自用不同的方式關心學弟妹。他們都說:「藍韻是我們第二個家。」 在加南老師的教學中,不僅可以學到技能與知識,更引導學生們認識自己土地的音樂。20多年來,也參與多次田野調查與研究,並讓課程及社團成為臺灣音樂的代言人,課程中用音樂繪本、在地音樂小旅行,引領學生體驗鄉土情懷及認同文化。每年國樂社公演,邀請臺灣作曲家編曲創作,集合多媒體、老照片,讓觀眾感受台灣意象之美,傳遞「鄉音、鄉土、鄉情」之美,讓音樂不但成為一份分享、陪伴,更是一種文化傳承。 加南老師亦參與學科中心的種子教師達11年,潛心推動臺灣音樂及新課綱,並將多年研究無私分享。同樣分享的精神,加南老師主張「放眼天下、關懷在地」,每年寒暑假皆帶著學生前往護理之家、教養院等,讓音樂成為關懷的力量。除了在國內,也將音樂與國際志工結合,指導學生在泰國、蒙古、非洲等地,用臺灣音樂進行國民外交。在無水無電的夜晚,播著音樂沉澱心靈,用音樂帶來力量,陪當地留守兒童走一段回家路。 明道中學汪大久校長表示,在明道藝能科和考試科目一樣重要。18年前,明道成立國中部音樂素養班,經加南老師多年用心經營,讓學生在國中課業壓力下,仍然能培養音樂涵養,到了高中亦可銜接音樂性社團。藍韻國樂社不但是明道重點社團,也是音樂比賽的常勝軍,受到家長及學生的肯定與支持。加南老師目前擔任音樂科召集老師,多年來承擔責任,從不推辭,在本位深耕發光,一心為學生,今年得到師鐸獎肯定,實至名歸,也是明道的榮耀。

李惠敏校長成就孩子無窮安定力量

臺東縣新興國小李惠敏校長榮獲109年師鐸獎,不論是她的同事、學生,或者家長,認識她的人都覺得,對於做事認真又待人溫暖的她而言,獲得這項殊榮,可以說是「實至名歸」。   李惠敏校長回顧98年底,她才初任校長不到四個月,花蓮發生芮氏規模6.8的強震,三間國小主體校舍因地震災情嚴重,校舍需拆除重建,這場天災給她相當大的考驗。臺東縣政府大力爭取興建校舍經費外,她全力尋求外界資源。兩年多的時間,全體師生從搭建臨時教室~紅十字會捐贈組合屋教室,到101年興建教學大樓完成,幾經幾番風兩,卻是震撼危機後見,三間國小轉機的新契機。   從班級導師、主任到校長一職,李惠敏校長回憶不同階段的使命,體認到教育的每一步都是基石,也是成就自我邁向專業的重要里程。尤其擔任校長一職後,接觸不同的學校,尊重教師專業自主權,尊重學校文化個別差異與特色、以行政服務支援教師等等,都是處在教育當下,身為一個領導者最需學習的柔軟身段。所有教育改革都是一種教育演進的過程,而學校經營者、行政領導者對領導作為,需要省思與修正,才能帶領學校團隊教師群的專業精神,獲得更大的發揮空間。   GreaTeach 2012全國創意教學KDP國際認證獎,李惠敏校長帶領團隊參加以「月主題經營的活力校園」榮獲「行政管理與革新組」特優,創意與革新的焦點是配合月份節慶的意涵,如3月份植樹節,5月份的母親節日,團隊規劃「擁抱大地月」、「親親家人月」的經營,其次畢業季有「築夢踏實月」、配合學校行事的安排有「安全防護月」,迎向新的一年有「感恩表達月」等等,如此安排其目的都是為整合、凝聚與串聯小學校親師生合作的學校經營及共營於家的文化氛圍。 教育改革步伐要能成功,需要從「人」的基礎來思維,當人有堅定的教育信念,教學場域就能開啟不同的課程可能。所以李惠敏校長強調將學習權還給學生,是教學者與時俱進的核心;營造一個溫馨有愛,富有家的味道的學習園地,才能持續建構學校經營的理念與實際。   「教育愛‧菩薩心」。在校園裡,有她在的地方,她如小太陽般全身散發著熱情溫暖;也如孩子王般,能跟所有親師生打成一片。在她身上總是感受到她對人以真、對事以善的愛與謙和。她常引用比爾.蓋茲的父親說的一句話:「孩子行為的好壞不在於管教的鬆或嚴,而是你有沒有參與他的生活(being there)。」因此,她總是願意花時間陪伴孩子,成就他們內心無窮的安定力量。   記憶人生美好的風情畫,俯拾皆是的教育感動,李惠敏校長用教育生命記錄美好的日常,也深刻寫下教育珍貴耕耘的歷程。身在臺東,擁有山水合鳴的擁護、多元族群牽繫的感情,獨樹一格的文化魅力,在如此豐厚的教育環境裡,她期許自己以教育奉獻的心,持續散發出教育的芬芳。

閔柏惠主任培養學生追尋英語力

總是有源源不絕的教學點子,被同事比喻為「夢想實踐家」的臺中市上石國小總務主任閔柏惠,致力於英語教學及國際教育長達17年,結合學校的軟硬體資源,不斷推陳出新各式的主題教學活動,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樂於學習、進而能自信地開口說英語,讓她獲得教育部109年師鐸獎肯定。   「英語為本 國際為用」閔柏惠認為英語學習不該僅是單純的學科知識,更應該是實用的生活工具。因此,她設計筆友課程,透過跟國外筆友通信,讓學生了解英語不再只是符號,而是溝通的工具。她也帶著學生練習說英文故事,到偏鄉說英語故事,培養學生開口說英文的自信心,從中獲得學習的成就感。甚至為了將世界文化帶入課程,她打造臺中市第一間國際教育教室,有別於以往的情境教室,沒有機艙、銀行、商店,而是完全以學校教師在推動國際教育課程的需求為主體所量身打造,讓國際教育能落實扎根在各領域課程教學。   閔柏惠老師自小英語成績並不突出,對於開口說英語更是缺乏自信心。正因如此,非英語科班出身的她投身教育工作後,希望幫助學生找到英語學習的自信與樂趣。她主動進修英語學分班,透過教與學持續修正自己的教學方法,甚至在今年寒假隻身赴英國讀語言學校增進自己的英文口說,以利和外國教師進行跨國課程共備。多年來分享國際教育推動經驗超過上百場的閔柏惠,儼然是臺中市推動國際教育的領頭羊,仍然不斷地在課程推動上求新求變。上石國小校長劉益嘉說,閔柏惠已經為新學期規劃世界午餐主題課程,透過認識各國學生營養午餐,了解學童生活、學制及教育政策。更難能可貴的是,她每每在推動新課程前總會做好萬全準備,讓配合執行課程的教師感到安心與充分信任。在上石國小服務的詹騏璟老師笑說自己教學已經30年,被閔柏惠那股「歡喜做 甘願受」的熱情所感染,因此願意投入自己原本不熟悉的國際教育課程推動,現在的她每天體驗不同的教學驚喜與挑戰。   「Bring the world to the students,bring the students to the world」閔柏惠老師說這是她一路走來堅守的教學信念,因為孩子的未來可能在世界的各個地方,培養學生自信勇敢地追尋自己的英語力、國際夢這件事會繼續下去。

李宏達老師培育學生守護飛航安全

桃園大興高中李宏達老師,投入飛機修護領域40年,空軍飛機修護機工長退休的他將「嚴謹」、「紀律」帶入教學,培育學生守護飛航安全,從「飛機醫生」到「金牌教師」也獲得今年師鐸獎榮耀。   「盡量來問我,把我問倒吧!這樣我才能跟你一起成長」鼓勵學生勇於提問,桃園大興高中師鐸獎得主李宏達老師,15歲開始投入飛機修護生涯,負責維修國軍F-104G戰機、更是台灣第一批受訓維修幻象MIRAGE2000-5戰機的教官,豐富的經驗,讓他成為學生的知識寶庫,投入教職,他將「嚴謹」、「紀律」也帶入飛機維修教學,他說,飛機維修絲毫不可放縱,因為飛機在天上不像汽車故障可以路邊停車,只要有一點點問題就可能墜毀造成人命傷亡,所以對修護訓練非常要求。   學生們稱呼李宏達老師「達叔」,他嚴格要求學生的專業技術與態度,也溫暖地作孩子背後的支柱,陪伴學生參加全國技藝競賽爭取金手獎榮耀,剛升高三獲得第五十屆北區技能競賽飛機修護類科第一名的吳天恩同學說,謝謝達叔這兩年的陪伴教導,比賽時給予我向上的力量,真的很佩服他。   帶著孩子一同努力,寒暑假不間斷,李宏達老師目前正帶著學生在中華科大新竹校區加緊練習備戰今年的全國競賽,他說,每次看著飛機起飛又安全降落,心中充滿成就,也希望將這份感動傳遞給學生,讓飛機修護成為孩子的熱情與專業。

謝月香校長推廣閱讀鼓勵親子共學

桃園市龜山區幸福國小校長謝月香,耕耘杏壇43年,榮獲教育部109年師鐸獎,回首教職之路,謝月香說,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在教育界服務這麼多年,師專畢業之後,從懵懵懂懂到積極參與,從全心投入到成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教育路上,熱情相隨,有滋有味,無緣無悔。   幸福國小弱勢孩子比例高達48%,而謝月香深信,閱讀能扎根孩子的聽說讀寫能力,徜徉書海,就能看見更廣闊的世界,也才有機會擺脫貧困。配合108課綱,幸福國小也發展出特色課程,而閱讀教育就是其中之一。   不同於一般小學入校後隨即進行打掃,幸福國小每天早上7點50分到8點30分,是晨間寧靜閱讀時間,校內不廣播、走廊不喧嘩,小學生安靜地坐在教室內,閱讀前一天就挑選好的書本。校長謝月香也不例外,總是隨機到班上找了空位坐下來,與師生共享寧靜的懷抱。低年級孩子起初靜不下來,總是東張西望,然而經過幾個星期的適應,自主閱讀的好習慣也逐漸形成。幸福國小在星期六,也敞開圖書室的大門,迎接親子在假日期間到校閱讀,讓假期不虛度,藉著共讀共學,促進親子互動。    四十餘年教職生涯,每當深受感動,謝月香總是銘記在心,例如清晨時分,上了年紀的導護志工們風雨無阻,堅守崗位;又或夜幕低垂之際,行政團隊為著莘莘學子更好的學習環境而加班忙碌,辦公室依然燈火通明,都是謝月香眼裡美好的校園風景,對之滿懷敬意。   磨心耗神,使不上力的時刻也在所難免,謝月香說,曾經遇過特殊家庭的孩子,無力抵抗家長一時失控的情緒宣洩,長期沉默隱忍,校內同仁察覺異狀後,隨即介入關懷、協助通報,但謝月香感嘆,教育人員無法成為第一時間接住受暴孩子的那張網,讓她備感無力。   而謝月香始終相信,教育要從家庭開始,她將服務的觸角伸入親職、子職、婚姻等範疇,並擔任家庭教育志工和講師。在校內舉辦親職教育研習,假日也對家長進行親職講座,也進一步讓親師生了解學區周遭不同社區家庭的多元樣態,讓家長理解自己在教育中的責任,也讓孩子們懂得保護自己。   謝月香猶記,來到幸福國小之前,有人告訴她:「幸福國小不幸福!」位處於偏遠地區,交通紊亂、人口組成複雜,弱勢孩童將近一半。然而真正來到幸福國小之後,除了校內師長自主募款、匯集資源和能量,協助弱勢學童籌募學習基金和物資,她也發現,經常有意想不到的社會資源和善意進到校園,成為孩童成長的助力。這樣的善意和力量,讓謝月香願意投注更多的熱情,秉持「讓幸福國小幸福、有愛,讓孩子快樂成長」的信念,為了教育歡喜付出,奮鬥不懈。   幸福國小校內有兩台夾娃娃機,孩子必須得到老師給予的榮譽章,集滿三個章再兌換成代幣,才能以代幣去夾取裡面的娃娃。謝月香說,娃娃機的設立是為了避免小孩受到學校附近夾娃娃機的誘惑,花掉自己的早餐錢,卻餓了肚子。起初夾娃娃機進到校園,受到許多家長的質疑,經過溝通後,家長們逐漸認同校方設立的良善出發點,也發現孩子們為了得到榮譽章,更加樂於服務師長與同儕,家長們甚至主動捐增娃娃給學校。   「面對孩子要用陪伴,面對老師要用同理心」謝月香說,教師們運用過去的知識,教導現在的孩子,去面對未來的生活,她理解對教師而言,終身學習、與時俱進至關重要。校方讓教師們組成不同專業社群,強化凝聚力,砥礪教師相互切磋增能。「只要教師願意加入社群,學校就提供額外的設備和資源,教師們自然而然會為了更好的教學品質而積極進取。」   而謝月香也明白,當今家長參與孩童的學習意識提高,教師比以往更難為,因此行政必須有更大的擔當跟同理心,做教師們的後盾,讓教師在專業自主與繁忙校務之間,有充分的彈性,面對更多的挑戰。   幸福國小裡,許多老師是謝月香早期的學生,他們經常對她說,「校長,我之前是你的學生,但我現在幾乎認不得你」謝月香當初教的是音樂,她說自己其實是個浪漫詩意的人,總是穿著飄逸寬裙,戴著大大的耳環,被同事戲稱為吉普賽女郎。   當上總務主任之後,謝月香褪去長裙,換上俐落的牛仔褲和雨鞋,不時得與工程進行中的鋼筋和灌漿為伍,從旁監工。她要求自己凡事親力親為,面對不熟稔的事務就將自己歸零,從頭學起,當上校長後更是如此。   她人生的親密戰友鼓勵她,既然走在山坡上了,何不爬到山頂欣賞不一樣的風景?於是重整步伐、翻山越嶺,謝月香努力考上校長,抵達山頂,她以更寬廣的視野,看見偏鄉小校的更多可能,用教育專長和寬懷胸襟,給予孩子更多展現自己的舞台。   「師鐸獎是對個人的肯定,但沒有團隊的力量、夥伴的支持,大家一起努力,我一個人無法走得這麼遠。」對行事一向低調的謝月香而言,得獎固然喜悅,但她認為,得獎只是一時,日子依然如常,教學依然持續,帶給孩子的教育,才是會影響他們一輩子的事。   「生命有愛,必有迴響,教育是人影響人的歷程,用關懷,用陪伴,在愛的溫度裡,教育才能成功。」   謝月香依然會堅守在紅色磁磚築起如城堡般的校園內,用愛和教育,照亮孩童的未來。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