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產廢棄物創造循環經濟學.維基愛地球活動

水產廢棄物創造循環經濟學.維基愛地球活動

0
182
邀訪來賓:水試所水產加工組副研究員高翊峰臺灣維基媒體協會秘書長王則文播出日期:2022/06/09

傾聽海洋6/09日節目介紹:

 

***閱讀海洋科普書》單元:

主題: 水產副產物利用與機能保健產品開發

 

在70年代因為水產 品保存不易,以及為多 元利用水產品,加工技 術興起,增加了海洋生 物資源的應用範圍。然 而,近年來由於氣候的 變遷、海洋污染、人口 的增長及海洋資源過度 利用,導致資源日益減 少,而水產加工過程中 衍生出許多的廢棄物, 大多以廢棄物或作為動 物食飼料等方式處理。

在資源有限情況下,水 產物廢棄物如何加值再 利用,一直受到關注, 例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水產試驗所近年投入在利用藻 類及廢棄二枚貝殼(如 牡蠣殼、文蛤),透過 改質、發酵及機能性物 質萃取,開發食品改質 劑、機能性保健食品與 肌膚保養品,除提升廢 棄物附加價值與產業競 爭力外,亦可達資源永 續之目的;在業界或學 界自魚皮、魚鱗及魚骨 中萃取膠原蛋白以應用 於化妝美容品與食品之 開發、牡蠣殼經鍛燒處 理作為醫材的應用,在在 顯示藉由漁業副產物的加 值,可提升低價(甚至廢 棄)產品的附加價值, 賦予其新的應用市場。過去全球的商業發展線性經濟脈絡下,企業為刺激消費,各種一次性商品培養出消費者汰舊換新的習慣,不但加速地球資源耗竭,也讓廢棄物處理問題日益嚴重。根據主計處公布,2020年的漁業廢棄物產量,包含牡蠣殼以及水產養殖廢棄物等,總計約有19萬公噸。其中以牡蠣殼的妥善處理量最高;在水產養殖廢棄物方面,則高達9成以就地掩埋方式處理,僅有不到1成廢棄物以資源回收形式再利用。

老齡化社會結構以致慢性病發生 率增加,保健品除可作為維護健康的 新選擇外,同時亦可減少醫療資源的支出。而現今有許多對於保健產品的 開發策略,藉由新技術開發與加值策 略,進行區隔性功效的產品開發來刺 激新研究領域的發展。而原本要被廢 棄或作為飼料用的水產副產物,經過 萃取及特定技術的處理後,整合多種 保健素材之特殊性,將可有效率的提 升應用價值,此加值作用將可大幅提 升副產物的應用性並增加機能性,除 了可減廢之外,亦可作為開發保健食 品用之機能性原料,對於產業升級或 是提升產業鏈價值具有相當效益及吸 引力。

 

來賓:行政院農業委員水產試驗所水產加工組副研究員-高翊峰

 

***聽海洋說故事》單元:

 

主題:維基愛地球2022

維基愛地球是一個國際性的攝影賽事,源於2013年時由維基媒體烏克蘭分會發起。賽事主軸為徵集各類自然遺產、景觀的照片,上傳參賽的攝影作品也將進一步提供給免費的全球網際網路百科全書《維基百科》,以及其他維基媒體基金會專案,作為條目說明使用。

投稿主題:跟自然保育相關的內容。如果您對照片主題沒有把握,建議可以朝以下兩個方向選題:
動物類:各種動物的外貌、族群、特殊習性、動物與環境間的互動⋯⋯等等,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或水裡游的都可以!
景觀植物類:自然風景、地形地貌、植物全株、根莖葉花果特寫⋯⋯等等。

投稿期間:

  • ~ 2022/6/30

投稿條件:

國際賽事總則

參賽作品應符合以下資格:
1.由拍照者自行上傳
2.在2022年賽事期間上傳至維基共享資源
3.採用自由版權許可
4.影像中包含一個定義中的自然紀念區
5.拍照者的國家有參與「維基愛地球」賽事。

  •  

台灣區賽事規則

2022 田野調查特別獎
「田野調查」概念:
透過網路搜尋某地,雖然可以獲得大量的資訊與圖片,卻容易忽略背後的文化脈絡。現在眼前所見的一切都和當地的人文、地理因素有關。例如我們能從訪問當地農夫,了解過往種植的作物,進而找到經濟發展的動向。或者實際多次走訪某個地域,在仔細觀察與記錄後,能夠更瞭解該地在一段期間的自然環境、人文脈絡變化,以及兩者之間的相互影響。此外,田野調查也有助於解決地方衝突,親身理解當事人或組織的感受、所處的位置,找到爭端的原因,反思未來該如何行動。本次維基愛地球特別增設「田野調查獎」,別只依靠網路的海量知識,直接去看、去問、去紀錄,找到地理環境樣貌誕生或產生變化的本質吧!

 

 

來賓:臺灣維基媒體協會秘書長-王則文

 

***為海洋讀一首詩》單元:

 

曾元耀〈石梯灣118號的海 〉

 

到了這裡

請把車子隨便停停就好

如果身上還有汗臭或灰塵

請隨意掛在牆上

石梯灣的海風

會在半夜偷偷把它當成宵夜吃了

 

這裡的日子常常太堅硬

而春天的景色則太瘦

偶爾夏天迷路的颱風闖入

才知道有人拉著棉被要跟你睡

 

怎麼就睡不著

是海太吵

是夜太亮

是心太靜

是趕著明早叫醒太陽?

 

要不要去記憶的深處釣魚

還記得去年的那隻瓶鼻海豚嗎

我們唱著吆喝的歌

把她趕到回家的路上

從此她就沒有回來

 

就這樣沒有再回來

而記憶就從這裡消失

喝著小米酒的日子就越來越長

而石梯灣的海就老了

 

節目播出即時線上收聽:傾聽海洋節目播出即時收聽

 

­

心得筆記
播放時間00:00
傾聽海洋
傾聽海洋
首播日期 :
2021/01/14
主持人 :
蕭曼屏

一、 節目構想:2018 年 4 月,政府成立海洋委員會,2019年制定了海洋基本法,2020年6 月 8 日核定了「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海洋教育政策除應鼓

勵國人參與建構優質海洋社會外,更需培育國民具有海洋公民的認知與意識, 能夠擁有保護及善用海洋之觀念。透過知識與情意並重、理性與感性兼具的方式,從海洋科普知識的傳遞、海洋與人類的關係文化脈絡梳理、海洋的文學與心靈之美三種角度,帶領全民認識海洋、感受海洋、到珍惜海洋。

二、 節目宗旨:本節目自110年1月7日開播,全年共製播28集,每集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以科學研究為分類方式之海洋科普知識

 

第二、海洋與人類的連結從食衣住行到產業文化故事。

 

第三、由詩人搭配當集主題吟頌之海洋文學賞析。

 

節目將廣邀海洋研究學者、在地文史工作者、海洋職人、海洋探險家、海洋教育人員到文學家,透過理性感性兼具的主題設計,引領鼓勵國人「知

 

海」、「近海」、「進海」、「淨海」,期許台灣 以最謙卑的心,面向海洋,向海學習,成為一個真正開放多元包容的現代化海洋國家。

三、 播出時間:每月第二、四(五)週週四上午11:05-12:00

四、 節目內容:

 

第一單元:「閱讀海洋科普書」邀請不同研究領域學者做主題式專訪。

 

第二單元:「聽海洋•說故事」邀請文史學者、海洋產業職人、海洋歷史學家訴說生活經驗裡的海洋故事。

 

第三單元:「為海洋讀一首詩」邀請年輕詩人為每集主題選擇一首海洋文作品親自吟誦,以海洋文學小品為節目做註解。

 

每集從科普知識出發,牽引出與其相關的海洋人文故事,結尾選擇一首搭配主題的海洋文學作品,期望帶給聽眾知識、人文,情感的多重滿足。

 

59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