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雕職人陳培澤

石雕職人陳培澤

0
202
邀訪來賓:石雕職人陳培澤播出日期:2015/03/15

要成就美玉,必須經過礪石的雕琢, 即所謂「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這是玩玉治玉已逾半世紀的石雕職人,為其工作室「攻玉山房」所下的注解,似乎也一語道盡他自身對於人生與創作的態度。作品曾多次獲國內外獎項肯定,「蒼穹之門」並獲英國國立維多利亞‧阿伯特博物院典藏。他就是陳培澤老師! 陳培澤的父親是舊時臺灣文化協會下的新劇編曲、作曲家,母親則是耳濡目染女工技藝,練就了刺繡巧手工藝的能手,因此在家庭環境的見聞習染下,陳培澤與二哥一樣,培養出畫畫的興趣,小學時曾經在繪畫比賽得到全縣第一名的殊榮。初中畢業後就聽從兄長的建議,到北部寶石公司應徵雕刻練習生的工作,開啟了他與玉石激盪四十多年的生命曲章。

回憶過去當玉雕學徒的生涯,陳培澤說:「剛開始在做學徒時,並不瞭解學習玉雕這種專業技術在經驗的累積是很重要的。所以看到別人刻出來的成品很漂亮,總是會感到氣餒。」 隨著歲月累積下來的經驗,陳培澤的玉雕功夫逐漸受到各界的注目與肯定,不過他並未因此而感到自滿,反而更謙遜不懈地探尋玉雕領域的創新。1993年,陳培澤受邀到工藝所教授玉雕,在偶然的機會下,陳培澤認識在工藝所任教的石雕老師,開啟了他對不同材料的興趣,在工藝所(現改制為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任教的期間,他嘗試將雕刻玉石的經驗與技法應用於石材上。

陳培澤說:「傳統石雕技術是以鑿的方式雕琢,能在石材表面留下敲擊的痕跡,與玉雕用碾磨的雕琢方式所呈現的光滑質感與潤利的刀法,是完全不同的。」 對陳培澤而言,「創作」就是要讓自己獲得滿足,因此雖然已屆耳順之年,但他還是不停的探索各種新的可能性,甚至嘗試各項公共藝術、建築與機能物件設計領域的創作。 他就是今天的石雕職人-陳培澤老師。

(圖片來源:陳培澤老師的臉書)

心得筆記
播放時間00:00
MIT職人寫真集
MIT職人寫真集
首播日期 :
2014/07/05
主持人 :
季潔、常罡、董立、巴佑

職人,是指傳承守護著代代相傳的傳統技藝,並透過雙手製造出良品的生產者。這群人熱情的從事創作,以擁有嚴謹、專業、用心、負責的態度感到自豪,這就是經過時間淬煉而形成的職人態度。
俗話說:「行行出狀元」,在多元智慧、適性揚才的教育氛圍中,每一個年輕人都有機會成為特定領域的「職人」。而每一位成功職人的背後,一定有其耐人尋味、饒具創意、或是有血有淚的故事,這些故事都將會是年輕人學習及成長的密技。
我們將尋找隱藏在臺灣各個角落的職人,從平凡中挖掘不平凡的人事物。每一位職人都是豐富臺灣這片土地的重要養份,透過廣播節目,以聲音紀錄Made in Taiwan最本土的打拼精神、以聲音傳遞職人們特有的熱血與活力,我們期待「MIT職人寫真集」帶領聽眾們一起體驗生命的精采與感動。

103
按下收藏,就會將頻道收錄進您的
會員功能 > 收藏頻道
再也不會忘記找不到喔!
我瞭解了